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打造交叉学科融合实体改革“试验田” ——

    大学书院,多元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

    发布时间:2024-10-28 点击次数: 作者:叶真 谢诗涵 责编:陈陶然 王欣雨 来源:新华日报

    新学期开学,南京理工大学所有大一新生分别进入7个书院学习。此前,911制品厂麻花、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也相继开办书院。

    近年来,一批高校新书院密集涌现。其中既有面向所有刚入学同学的新生书院,也有通过选拔才能进入的“实验班”模式书院,还有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的社区书院,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多元。

    打破专业壁垒

    深度激发科研兴趣

    9月28日,南京理工大学致真书院2024级安全工程专业新生雷乔迪和朋友们分享了一张照片,那是他与我国工程防护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洋的合影。“没想到军训刚结束就见到我们这个专业领域的院士啦!在他的讲座上,我还围绕我国的安全防护工程、人工智能等话题提问了。”雷乔迪兴奋地说。当天,致真书院的学生们参加了一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交叉的挑战与前沿”主题报告会,王明洋院士和这些大一新生进行了互动。

    在主题报告会后,雷乔迪还见到了自己的导师李权威老师,并参与小组讨论、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大家一起探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雷乔迪向记者介绍,自己所在的这个书院,同学们来自化工与制药类、材料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6个不同的专业(类)。“大家都在致真楼,里面有自习室、图书室等,还有好玩的社团活动,很有家的感觉。在书院里,我们可以听到多个学科的讲座和不同学科的前沿领航课程。”

    “进入大学,很多孩子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融入集体,我们在书院中为他们配备了学业导师、朋辈导师。此外还设置了多元化的通识核心课程、专业导论课、前沿领航课等课程模块,旨在打通通识与专业教育模块、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南京理工大学新生学院院长柏连发教授告诉记者,学校施行“书院+学院”双院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每名学生提供了两次调整专业的机会:大一学年结束时,可根据学习体验考虑是否变更主修专业(类),在书院内或书院间任意填报2个志愿;在专业大类阶段性培养结束时,学生进一步根据专业兴趣和志向,按照规定条件在专业大类目录内选择主修专业,最终确定专业方向。

    与南京理工大学的新生书院不同,江苏师范大学的敬文书院则是一个综合性、跨专业书院,侧重面向通过二次选拔的学生实施拔尖创新教育,学校每年从6000名左右新生中遴选150人进入这个书院学习。书院院长沉山教授告诉记者,敬文书院有卓越教师班和卓越实验班两种班型,采取“导师制引领”“科研创新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通过跨学科培养,促进同学们思维的碰撞、潜能的迸发。”

    今年9月,敬文书院2021级卓越实验班生物技术专业的陶凯文,收到了北京大学的直博录取通知书。得益于在导师王兴启课题组持续发掘自己对药理学的兴趣,陶凯文在大一阶段便参与了多项创新创业项目,此后不断提升科研素养。“我们会经常和导师、学长学姐们讨论课题,而研究生院校导师往往比较看重学生本科阶段所积累的科研经历与锻炼出的科研思维,以判断你是否具有科研潜力。”陶凯文回忆道。

    紧盯育才关键

    家国情怀浸润成长

    成员专业背景多样、空间相对独立、文化氛围浓郁、可自主举办活动——大学的书院往往需具备这四方面要素。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书院凝结共通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从而形成独特的集体记忆、教育传统与文化认同。

    走进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健雄书院,悠扬琴声和袅袅书香让人内心瞬间安静下来。自习、讨论、开展沙龙活动……这间依托宿舍群落、由学生车棚改造而来的书院,如今是同学们畅意交流的园地。

    2004年,作为东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正式落成。为何要在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书院?“设立健雄书院,最初单纯是想为学院活动提供一个专属空间,没想到2018年书院建成之后,倒逼我们对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党总支书记陆挺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过度精细化培养更多强调个体,且“同班不同学”对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造成一定冲击,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学院和书院有效合理分工,则可以将拔尖创新优秀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从仅关注课堂拓展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形成强大合力。”

    在陆挺看来,实行“书院制”是对领军人才培养方式的一种探索。这也成为综合施策、深入开展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环节。学院主要负责教学工作,而书院负责第一课堂以外的各种教育设计,包括素质教育、人格养成、思政教育等,更关注学生表达、写作、协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育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希望借助健雄先生崇高的科学精神引领青年学子,让学生在家国情怀的浸润中成长。”

    “我身在国外,心怀中华”,这是吴健雄先生致东南大学恽瑛教授贺卡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吴院学子报效祖国。

    “健雄先生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启发,也引导我最终选择信息工程专业(偏市场方向)。”今年刚出国深造的吴健雄学院应届毕业生曹俊目标明确:在国外完成深造后,不论是去公司做研发还是去高校从事学术,自己都打算回国继续科研之路。

    书院学院协力

    从“教为主”到“学为主”

    书院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曾是士人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重要文化教育组织。“作为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的重要载体,如今大学里的书院传承中国古代书院制中优良的教育文化传统,也借鉴了国内外着名大学‘住宿学院’‘荣誉学院’的建设经验,在一个开放而相对固定的环境中,构建师生学习、研究和生活的新型社区,促进拔尖创新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沉山表示。

    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在我国高校中首次全面实行书院制。书院兴起获得政策层面的支持,它也成为各个高校自发进行人才培养改革的“试验田”。

    “从整体来看,高校的书院与学院如何协同创新发展、如何科学地优化卓越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如何打造学校卓越人才培养功能空间、如何完善导师制等,都值得进一步探索。”沉山说。

    在健雄书院,每周约有12名学术名家和各界精英进行学术分享交流,全年完成28期,覆盖学生3162人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应当彼此区分又相互融合。”陆挺举例,针对一年级学生,在书院开展学术研讨课程、实施导师交流计划,帮助学生找到感兴趣的学科方向,认识相关学科导师;在这一基础上,二、叁年级学生进入厂搁罢笔平台,来到项目组开展科研实训;四年级学生在优秀导师引导下,可借助大平台、真项目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

    书院承担起支持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学院就可以进一步集中精力搞好专业教学和科研。在中国矿业大学学工处教师李德福看来,理想中的高校书院制,可以打破学院间的界限,而这需要各学院聚集资源真正形成合力。

    “我们也正在探索‘书院+学院’育人模式,希望可以实现从‘教为主’向‘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强化专业引导和学业指导,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育人环境。”柏连发对此深有同感,“学校每一个新生书院的院长,都是相关学院的副院长或教学工作负责人等。我们希望让书院成为更好的平台,助力改善当前院系人才培养格局中难以突破的困境,促进跨院系教学和科研合作,孕育交叉学科专业或项目。”

    为了让书院学子掌握更多交叉学科知识、提升专业认同感、培养工程思维,南京理工大学各个学院在前沿领航课程中“下足了功夫”——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建设66门学科前沿领航课,覆盖学校所有专业门类供新生选择。记者翻看课表,智能化火箭系统的力学基础与未来应用,含能材料“爆力”美学、“医工+”数字孪生的魅力、设计、人因与智能时代等学科前沿领航课……一门门融合“潮流”和南理工特色的课程十分吸睛。柏连发说,这些课程的老师不少是行业内“大咖”,他们从产业的角度,帮助同学们快速掌握行业前沿知识和现代化技能。

    今年6月5日,东南大学钟山书院奠基仪式举行。“我们将用现代手法演绎传统书院格局。”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表示,未来,这个书院既是从事前沿教学、科研和多学科交融的实体改革试验田,又是面向全校师生的高端学术研讨、交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