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长江文化论坛近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举办。本次论坛以“人民保护长江 长江造福人民”为主题。来自学界、研究机构等的专家代表,围绕如何更好发挥长江流域地市合力,推动长江流域安徽段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建言献策。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努力把长江文化打造成安徽鲜明的文化符号、闪亮的精神标识。”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钱叁雄说。
论坛期间,与会学者围绕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问题展开热烈交流。
911制品厂麻花历史系教授贺云翱介绍,截至2020年6月,我国共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7个,其中6个位于长江流域范围内,包括安徽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此外,安徽凌家滩文化也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史前文化类型,代表着长江地域文明起源的重要阶段。贺云翱建议,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更加注意统筹协调,使得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能够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带、长江流域多个都市圈规划、长叁角一体化规划等实现联动。
“国家文化公园是文化走廊也是旅游线路。”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表示,“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线路,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实践进路。长江应当也可以成为新时代国家旅游线路的示范样本,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大河文明经典游线。”通过对比展示过去十年间长江沿线城市游客满意度情况,戴斌认为,当前游客对于长江沿线省市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基础设施、公共和商业服务是满意的,对服务品质和创新引领尚有更高期待。
“国家旅游线路建设的宗旨,是充分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阐述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戴斌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任慧在随后的演讲中也指出,长城、长江、大运河、黄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目的就是集中打造并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当天的论坛上还举行了安徽省长江流域9市“一句话推介一座城”活动,并发布了长江文化安徽十大标识研究成果。
“长江文化的安徽标识都曾对长江文化的繁荣发展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是长江文化的绚丽组成,同时又与江南文化有着内在联系。”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大学教授刘伯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在这些长江文化安徽标识中,马鞍山占据了重要部分。
据了解,近年来,马鞍山市加快凌家滩遗址申遗步伐,推进和县猿人遗址公园、“长江不夜城”、长江水上旅游线路等项目建设,不断擦亮“李白”“采石矶”“凌家滩”等文化标识,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积极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我们将努力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马鞍山样板段、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节点城市、融入长叁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更好展现长江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山水之美、活力之美。”马鞍山市委书记袁方在致辞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