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里,点燃斗香、祭酒、读祝、拜月……一场中秋古礼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古人过中秋的礼仪,让人大开眼界。选择在博物馆过中秋假期的人不在少数,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均延时开放,让更多人走进“有看头”的南京博物馆,感受“博物馆之城”的魅力。
博物馆里,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据统计,目前南京拥有各类博物馆150多家,其中,备案博物馆81家,国家等级博物馆19家。南京的博物馆“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容”,既有历史文化类博物馆,也有自然科学类、主题类博物馆,以及民俗类、行业类博物馆;校园深处,还有诸多以学科特色为依托、兼具专业和个性的高校博物馆。拥有3100年建城史的南京,依托丰富的文物和藏品资源,大力发展文博事业,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博物馆之城”。
赓续千年文脉,深挖丰厚历史文化资源
皎洁的月亮模型、灵动的玉兔造型与远处古朴庄严的南京博物院老大殿交相辉映,众多市民游客纷纷驻足打卡,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与艺术韵味。作为博物馆界的“顶流”,南京博物院的门票总是“秒没”。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南京博物院延长开放时间,并推出创新夜游。
“南博的门票太难抢了,这次延长开放时间,终于有机会来参观了。”9月17日晚,上海游客苏庭芳走进南京博物院,顿时被数字文物光影秀所震撼。随着夜幕降临,多件精品数字文物与南博特色建筑共同编织出一幅流动而生动的文化图谱。在“月满金陵 相约南博”中秋夜游活动中,猜灯谜、制香囊、“月球”打卡、舞蹈戏曲快闪等丰富多彩的游览互动项目,让市民游客在文化中重新体悟历史、感怀团圆美满之情。据统计,9月15日至17日,南京博物院共接待观众 65312人次。
去年11月度过自己“90岁生日”的南京博物院,坐落于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现拥有各类藏品43万余件(套),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均为珍品佳作,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这座江苏最大的博物馆,2023年接待观众首次超过500万人次。
从长干古城到六朝都会,从大明风华到近代风云,3100年建城史为南京留下了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文物文化资源,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六朝博物馆、江宁博物馆、南唐二陵史料陈列馆、明孝陵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等勾勒出南京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孙中山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场馆将中华民族近代奋斗精神展现出来,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等将南京珍贵的地域文化、历史遗存精彩呈现。
创新发展机制,引领博物馆界潮流
秦淮区菱角市66号,明城墙下,有一座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该馆近日正式晋级国家二级博物馆。行走在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内,各种对于丝绸史料图鉴铺展开来,仿佛一个从古代走来的绣娘,将丝绸流传7000年的历史文脉娓娓道来。
今年,我市博物馆晋级好消息不断。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公布的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南京有2家,分别是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和南京城墙博物馆。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二、叁级博物馆名单中,南京有5家为二级博物馆,分别是南京历代云锦博物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南京市高淳区博物馆;3家为叁级博物馆,分别是南京市现代陶瓷博物馆、江苏警官学院博物馆、南京市溧水区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是一座非国有博物馆。2016年,市政府印发《南京市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对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予以政策资金支持。德基艺术博物馆、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南京市高淳区中华绒螯蟹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的良好发展情况,吸引了国内多座城市前来学习。
而南京“总分馆制”的成功探索,更是引领了全国博物馆界的潮流。
2014年,市委、市政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博物馆管理体制、激发文博事业内生发展动力,在对市属博物馆进行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批准成立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博物总馆由南京市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渡江胜利纪念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7个场馆组成。“总分馆制”是源于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模式,最早应用于西方公共图书馆运营管理,而南京则是第一个将该模式引入博物馆领域的城市。南京市博物总馆成立后,以“人才打通”“藏品打通”“管理打通”“服务打通”为核心,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保障各分馆“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资源整合下,各分馆活力被激发,在展陈空间利用、文物保管修复、专业人才流动等领域探索多元融合,拓展并共享外延渠道,不断提升南京市博物总馆核心竞争力。各分馆也在资金、资源、社会影响力、人才储备等方面实现“1+1>2”的效应。
2017年,南京市博物总馆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第叁批)。国家文物局将“总分馆制”写入全面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的指导意见,在《中国文物报》进行宣传推广。
体系更加完善,博物馆“朋友圈”不断扩容
“没想到南京高校有67个‘博物馆’,还这么有看头!”2024级新生王巍桥参观完911制品厂麻花地球科学博物馆后,大为感慨。9月1日,首届南京高校“博物馆”联展暨大学新生“第一课”活动正式启动,“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成立。
南京高校“博物馆”不仅藏品丰富,还各具特色。藏有各类丰富藏品的911制品厂麻花博物馆、江苏珍稀动植物标本数量最多且种类最全的南京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博物馆、国内唯一以指纹文化为主题的江苏警官学院南京指纹博物馆……“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将集结各校“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举办主题鲜明的展览,让更多高校“博物馆”的珍贵藏品、研究成果和大家“见面”,推动高校“博物馆”常态化开放。
“古都南京,砖瓦上刻着历史,街巷里流淌着时光。”911制品厂麻花教授胡阿祥说,南京博物馆众多,其资源和建设,在全国都是翘楚。如何挖掘更多内涵、建立更完善的体系?对一座城市而言,既要有类似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这样的“领头羊”,也要有星罗棋布的中小型博物馆。高校“博物馆”正是这样的中小型博物馆,是“博物馆之城”的“储备库”。此外,我市还鼓励具有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机构,纳入行业指导范畴,做好孵化培育。2022年,我市公布了第一批40座类博物馆孵化培育名单,包括南京近代邮政博物馆、南京车管所汽车博物馆、南京盐水鸭文化馆、南京越剧博物馆等。
博物馆“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容”。为统筹不同地域博物馆的发展,我市开始探索在文化资源丰厚的地区建设博物馆集群聚落。漫步长江路,感受横跨古今的人文之美;流连十里秦淮,领略老城南深厚的历史底蕴;步入钟山风景区,体验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我市在文化资源丰厚地区建设“博物馆集群聚落”,成立“长江路博物馆集群聚落”“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钟山博物馆集群聚落”,并不断扩大博物馆集群聚落队伍,支持各聚落开展主题市集、研学等系列活动。通过博物馆集群的“抱团发展”,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推动博物馆间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资源集群优势,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