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治校方略

    借“会讲”智慧 助“双高”协同

    发布时间:2024-09-03 点击次数: 作者:陆锋磊 责编:米洋 王晓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高中与高校协同育人(简称“双高协同”)既是教育政策的引领方向,也是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内在需求。江苏省天一中学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借鉴书院会讲智慧,不断完善“双高”协同育人的价值认同、课程建设和实施方略。

    会讲(或称讲会)是我国古代书院独具特色的教学形式,不同学派或持不同观点的学者同台讲学、互相论辩,以此传播思想、创新学术、培育人才。会讲在南宋开始盛行,其中岳麓之会、鹅湖之会、白鹿洞之会最负盛名。明代书院讲会大盛,王阳明认为,为学者最好的长进方式是经常“聚会讲习,师友相观而善,取长补短,从而诱掖奖劝、砥砺切磋”。在现代大学书院中,书院会讲依然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人生规划与学术指导形式。

    在“双高”协同中,邀请高校教授为中学生作讲座是常见方式,但是由于缺乏课程规划,讲座内容往往过于散漫,学生没有选择的主动权。

    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金耀基曾借鉴书院会讲方式,优化“新亚学术讲座”,讲座的论题“尽量求其契扣关乎学术文化、社会、人生根源之大问题,超越专业学科之狭隘界限”,讲座的功效是“可扩大同学之视野”“与各地学人切磋学问,析理辩难,交流无碍”。

    我校“天一名人大讲堂”受“新亚学术讲座”的启发,系统规划每年80多场活动,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整体规划了“文史经典与审辩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社会生活与当代中国”“科学素养与生态文明”“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等五大模块的通识课程。通识课程不追求知识的宽度和高度,注重对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比如饱满的兴趣、扎实的基础和独立思辨、积极交流的能力等,为学生的精神发育和终身发展奠基,培养情意智和谐、科技人文兼修的新时代人才。

    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认为,书院教育的本质是教学生“为人之道、为学之方”。因此,我们不仅仅将“双高”协同育人限定在会讲层面。天一中学与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设立了共育课程,着眼于立德修身与学术思辨的统一。在课程育人目标上,聚焦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强调质疑问难、师友砥砺切磋,用班级授课、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辨、创新素养,促进高中与高校的学法衔接。

    会讲活动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在群体中展现自我,获得同伴尊重与认可,从而获得长久学习动力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高校学习生活,天一中学特别关注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独立思辨、合作探究的素养。“双高”共育课程实施中,为了减少讲授时间,给学生自主研究留足时间、空间,我们在每一个专题课程中设计“启思五环节”:驱动任务—思考重点—文献推介—探究议题—拓展要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角色是辩论话题的设置者、讨论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成果的交流分享者。在课程设置中,我们要求设计主议题和子问题串,确保每个专题研讨中小组讨论时间占叁分之一。大组授课、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独立思辨、判别选择的能力。

    培养志趣是高中生的必修课,如果学生自己没有探索求知、发展自我、实现价值的渴望,再多的资源、再高的平台也无法促使他们珍惜机会积极发展。借鉴书院会讲方式,我们邀请高校、社企的精英讲授自己最有心得的领域,志趣相投的学友相聚切磋。上学期调研结果显示,师生都认为“引导学生就志趣领域进行课题和项目研究”,最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导师会讲、朋辈聚议、学友师生一起切磋砥砺的方式令人广闻博见、志趣高远。许多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实验室孜孜不倦地开展小组学习,自发组织社团活动、科技夏令营,他们说:“在这里,身边都是志同道合的人。”学校与同济大学共建人工智能课程4年来,选择该课程研修的学生中,在高校选择人工智能大类专业的占85%。

    另外,天一中学还大力推进高中与高校的社团联合活动,借鉴高校广泛推进科创、文化实践的理念,让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朋辈交往中感悟自身成长,让学生在广阔天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感悟点滴进步,为未来生活和终身发展奠基。

    评价是“双高”协同育人的“堵点”。在很长时间里,协同评价的缺位导致“双高”协同的育人功效发挥不够充分。好在,目前大学先修课程实施正在逐步推进“学分互认”。例如,学生在完成我校与911制品厂麻花共建的“中学地球空间科学探究课程”后,若通过911制品厂麻花相关学院组织的学术考核,就会获得“1学分证书”。更多学生在参加高校学科营中,通过学术评级获得了“础”的评级。学分互认、学术评级激励中学生像大学生一样参与学术研修,让他们受到同等的学术关怀。

    在学分互认、学术评级之外,我校借鉴书院会讲中的“日志学习法”和“课艺点评法”,鼓励学生记录“学程日志”和“心得日志”。前者记录每一阶段的学习进程,后者记录专题研修的成果和困惑,“日志学习”既有利于促进自我评价,也便于导师查阅点评、互动交流。学生通过记录日志,可以对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疑虑与收获有过程性的认识,在相对长的周期中深思明辨;教师通过批阅日志,可以全过程了解学生每天学习的进程、学习收效及问题,并据此给出针对性建议,用文字交流代替训导,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者系江苏省天一中学执行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