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徐小跃:国学之道(18)之思想观念

    发布时间:2024-08-25 点击次数: 作者:徐小跃 来源:现代快报

    (1)和实生物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流传极其广泛的的思想观念。“和”的意思是将不同的东西、元素混合起来就可以生出新的和其他的东西。“同”的意思是将相同的东西、元素混合起来则不会继续,不会发展,不会创新,即不会有新的东西产生。“和”“同”都是在谈混合、结合、聚合的问题,但它们各自所产生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和”是对不同事物的结合,所产生的结果是“生”,是“成”,是“新”,是“久”。而“同”是对相同事物的结合,所产生的结果是“短”,是“尽”,是“弃”,是“亡”。由此可见,“和”与“同”反映着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体现着中国人正面所要肯定的价值观与反面所要否定的价值观。而且这种价值观并广泛地运用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并最终形成优秀的“尚和合”的精神品质。

    这种“和”的理念在中国出现的早,影响的广,持续的久。早在《国语-郑语》中史伯就提出的这一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乃尽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和,则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意思是说,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和”能丰富而久长并能使万物归于统一;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和补充,用尽了之后就完了,不会新生,不会继续,不会发展。所以先王把土与金、木、水、火相配合,而生成万物。因此调配五种滋味以适合人的口味,强健四肢来保卫身体,调和六种音律使它动听悦耳,端正七窍来为心服务,协调身体的八个部分使人完整,设置九纪以树立纯正的德行,合成十种等级来训导百官。

    无论是自然物的五行结合,饮食的五味结合,音乐的六律结合,还是人体的四肢、七窍、八索的结合,抑或是社会的九纪、十数的结合,其前提都是对不同东西、元素的结合。如此的结合才能够达到和实现“成百物”“调和”“卫体”“悦耳”“役心”“成人”“立纯德”“训百体”的目标和境界。所有这些都是契合着“和”字的本义旨归呢!当然这层意思是通过与“和”字同义的“龢”字得到反映的。“龢,调也”(《说文》),“龢,谐也,合也”(《广韵》),此之谓也。无论是“和”,还是“龢”,其本义所要揭示的都是对不同事物的调配、调适而最后达到美善之和谐之境呢!

    阴阳观告诉我们,万物皆由阴阳所构成,此其一。“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语),“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语),此之谓也;万物的生成变化皆是因为阴阳二气的对接和运动,此其二。“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语),此之谓也;万物之所以能够实现其性在于阴阳二气的平衡和谐,此其叁。“冲气以为和”(老子语),“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语),此之谓也。“和”的理念及其境界与“阴阳”的理念及其境界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传统文化或说国学,她有形上的追求,但这种追求是不离物的追求。所有“形而上之道”的获得都紧紧与人们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周易》语)等这些“直观”式思维方式联系着。中国传统文化哪怕是在“形上”领域的追求与西方文化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人采取的是“直观”式的,而西方人采取的是“超验”式的。说的再通俗些,中国人始终是“即物”而穷理的,而西方人是“离物”而穷理的。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是追求“天人和”“道器和”的。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最终还是要落实于“社会人生”“身国同构”的。

    也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问题,重视修身问题,且在中国人认为修身是包括着“身”与“心”两方面内容。而实现人的“身体”方方面面的“和”,自然成为“和合观”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医经典《灵枢-本藏》指出:“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邪矣;寒温和则六府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判定“人之常平”即健康无病标准就是“血和”“卫气和”“志意和”“寒温和”。人的健康的标准就是要做到内气和和谐,外气的和谐。

    致使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各得其“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要实现的最高理想。“致中和”是也。天地要各得其位,万物要各获其育,而人则是要“和其情”也。也就是说,如何和物,和情,和事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所欲归止的境界。

    徐小跃(江苏省文史馆员,南京图书馆名誉馆长,911制品厂麻花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