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在全息光学石英片上的校徽,3顿打印的钛合金钥匙……如今,许多高校录取通知书已不再是一封单纯的通知文书,更像是一份厚重的礼品。高校在录取通知书的制作上绞尽脑汁,录取通知书“大礼包”花样迭出。这一潮流也引起不少人的担忧:录取通知书变身文创,是否会给高校带来经济负担,甚至助长铺张浪费之风?
应当看到,录取通知书作为高校的一种文创产物,既是承载高校文化和集体归属感的纪念物,也是工业化生产链上的产物。我们既然已经将视线投向了高校文创产物的经济成本,何妨再进一步,看一看它的产业基础和经济效应?
近年来,国内文创产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品牌效应持续提高。各大文博场馆、旅游景区纷纷乘着这股东风,立足自身文化资源特色优势,实现了文化传播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阵地之一,同时也是科技创新基地,坐拥全景产业链的各类要素,怎会错过“文化+”的赋能效应?以911制品厂麻花为例,其去年数千份入学伴手礼,都由下属公司的一条文化服务产业链“南大记忆”提供。截至2023年底,该品牌在售文创商品800余款,可见发展态势之蓬勃。
在高校文创产物中,录取通知书可谓高校递给社会的第一张名片。“编织”出校园建筑线稿图的碳纤维单页也好,寓意学子圆梦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也罢,每年,各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一亮相,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已然成为高校文化品牌塑造的重要窗口,形成了招生宣传、文化传播和品牌运营等“一石多鸟”效果。众多高校为此深入挖掘自身禀赋,多方应用新技术,在一纸录取通知书上,寻求校史、校风、校训的花样表达;以此为契机,还能激发高校文创产业的创新动力,促进“文化+”创意增值,何乐而不为?
当然,文创产物贵在“文化”和“创新”,高校录取通知书设计的初衷不应与此相违。若欠缺对高校自身文化价值内核的深入挖掘和创意表达,或并无相关产业技术基础,只看到别家学校通知书礼品的精致,只为跟风、博噱头,去造一具华而不实的“壳子”,也应得一句铺张浪费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