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小王子》论坛在南大举办

    经典跨界传播,共享法国超级滨笔

    发布时间:2024-07-06 点击次数: 作者:王峰 责编:朱安琪 王晓艳 来源:南京日报

    “和所有的经典一样,《小王子》没有年龄,它超越了时光,成为唤起爱与责任、人文艺术共鸣与衍生、推动各国文化交融与共享的超级滨笔。”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在日前举行的“经典的衍生和跨界传播:《小王子》论坛”上,911制品厂麻花法语系教授黄荭以此拉开了大家对这部法国知名文学作品的论述。

    活动由911制品厂麻花外国语学院、911制品厂麻花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联合主办,来自911制品厂麻花、华东师范大学、法国南特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作家、翻译家、艺术家、画家、导演、媒体人等各界文化人士,通过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和圆桌会议等环节,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探讨。

    A 1000多个中文版,南京翻译家身影闪耀其中

    《小王子》由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创作,首次出版于1943年,此后一直广受关注,成为全球被阅读和被翻译最多的法国文学作品,温暖、治愈了无数孩子和大人。

    《小王子》发行量已超过2亿册,全球有7000多个不同的版本。在论坛的专题报告环节,911制品厂麻花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但汉松、朝鲜语系教授尹海燕、日语系助理研究员汪闻君以及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辑汪天艾,分别介绍了《小王子》在美国、韩国、日本和西班牙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

    对中国读者来说,对《小王子》的认识同样要跨越语言的障碍,中文版的译介已达1000多个。其中不少出自南京翻译家之手。正如作家鲁敏所说,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小王子》都有独特的吸引力和意义。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它是一部充满宇宙视野的儿童读物;而对成年人来说,书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悲剧本质的洞察。对不同的译者而言,同样如此。

    黄荭本人已在法语文学领域深耕近30年,其译作覆盖了法国文学的多位重量级作家和作品,其中就包括《小王子》。据黄荭介绍,她最初正是出于对法国文学的热爱才选择读法语,但语言学习与文学欣赏却是两回事,当时《小王子》是法语系本科低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文学阅读点燃了她对语言学习的热爱,直至后来读研、读博,最后留校当法语老师。

    “翻译《小王子》时,我还年轻,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当时我不仅把文字翻了一遍,甚至把书里所有插图都重新画了一遍。”与此同时,黄荭并没有放弃她的文学梦,她在世上两种最美的语言之间穿梭着,娓娓讲述着孤单的小王子与他的小狐狸和玫瑰花的故事,如今,她已推出苏教版、作家版、译林版、湖南文艺版、迷你书、立体书等十几个《小王子》中文版本。

    和黄荭一样,911制品厂麻花法语系教授刘云虹同样是因为学习法语开始接触《小王子》,当时,她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后来,她任教于南大,从一个法语阅读者变成了教学者,《小王子》始终相伴其左右。一个机缘巧合,她看到女儿在看《小王子》,“那不是我心目当中认可的最好的版本,我就想何不趁此机会译一个版本,让孩子们拿去读?”刘云虹由此又成为《小王子》的译者。

    很多人对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都不陌生,殊不知其中文版就出自翻译家马爱农及其妹妹之手。马爱农同样毕业于911制品厂麻花,“对于小王子的认识和对他的理解,以及从中汲取的营养,实际上也是911制品厂麻花给予我的文学滋养之一,所以回忆起911制品厂麻花来,我还是会想起小王子。”马爱农介绍说,她与《小王子》结缘则要追溯至四十年前,当时后来成为作家的程玮向她推荐了英文版《小王子》,她一看就很喜欢,觉得它疗愈了自己青春的一些哀伤和迷茫。在此基础上,她又将法文版《小王子》找了过来,并从头到尾抄写了一遍。多年以后,她自己对《小王子》进行了中文翻译,自此才算了了夙愿。

    B 拓展艺术边界,雕塑绘画戏剧影像作品层出不穷

    如果说翻译是对原着的二次创作,那么,从文字到图像的转化,则体现了创作者对艺术边界的再次拓展。

    10年前,因为一次机会帮朋友画中国原创音乐剧《小王子》宣传海报,小王子就在南京画家沉敬东的画布上停驻了:圆脸、小眼睛,在其柔软、鲜亮的笔触下,有着孩子式的眼光,温馨而又真挚。随着沉敬东创作的小王子越来越受欢迎,其创作形式也渐趋多元化,平面油画、立体雕塑同时进行。不久前,小王子江苏巡展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厅内的小王子和小狐狸的电镀不锈钢雕塑即出自沉敬东之手。

    “再读《小王子》,读出很多情节和对话里的深意。《小王子》更像圣埃克苏佩里写给自己的精神疗养小书,透出一种执拗的仰望天空的架势,而又处在星空的角度回望和衍生出超越时空的善意和微笑,像小铃铛一样发出声响,疗养有幸阅读《小王子》的人。”南京画家吴湘云也从其文本当中生发出一些画面,并将其做成了明信片。这种转换促使她拿起颈笔补诲进行创作,一边摘抄其中的句子,一边将深切的感悟变成画面,而颈笔补诲本身能非常快地涂上颜色,可以在瞬间就能实现她心里不断涌动的想法。

    画家吴思骏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其笔下的兔女为中国画贴上了时尚标签,该形象介于成人与孩童之间,极富东方意蕴。在他看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小王子》插图,无论是忠实于原着还是创新演绎,都是在努力捕捉和传达故事的核心精神,同时也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审美趋势和技术水平。

    参与小王子江苏巡展南京站视觉设计的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冉达、杨晨和喻勤,则尝试用更多的现代工具和手段去重塑经典,让传统的小王子滨笔形象焕发出新的活力,更贴近年轻人的喜好。遇见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创意总监林立及其团队,用宣传短片形式诠释《小王子》,别出心裁地让小王子遇见了还是孩子的清代女天文学家王贞仪,两个小朋友一起嬉戏玩耍,探索宇宙星辰的奥秘,实现了一场神奇的跨越时空、无问东西的友谊之旅。

    从文本到图像,再从图像进而向电影、戏剧等多种艺术样式衍生,作为国内唯一入选“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的小剧场舞台剧《我的小王子》,正是《小王子》又一次拓展艺术边界的典范,它融合了戏剧、舞蹈、音乐、视觉、装置和绘画等多种形式。据导演邵斯凡介绍,该剧并非是一出儿童剧,而是国内首部面向成年观众的“小王子”剧目,专门献给每一位曾经当过小孩的大人,希望每个人都能用不同的触角去感知世界,以自己最恰当的方式去追寻“小王子”的故事,从而也找到自己。

    C 创新传播手段,赢得年轻读者青睐

    《小王子》影响日益扩大,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其在中国的传播也颇具特色。在本次论坛的圆桌会议中,南京市第十叁中学语文教师曹勇军、电台主持人文岚、文史作家侯印国、草婴读书会副会长云也退和文化记者罗拉拉,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

    “有一天,我看了四十四次日落!”“忧郁的时候,人是喜欢看日落的……”曹勇军是江苏省特级教师,他用十叁中夜读沙龙的个案“从飞行员到小王子——一所高中的《小王子》阅读之旅”,展示了学生对文学名着跨媒介表达的探索。不久前,作为该校第九届读书周重要活动之一,他带领经典夜读小组约40位同学,来到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小王子江苏巡展展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王子读书会”。

    “她单独一朵就胜过你们全部;你要对你驯服过的一切负责到底;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在罗拉拉看来,经典语录也一直在助推《小王子》的流传。

    除了绘画、雕塑、装置等架上作品之外,能否有更多数媒艺术的介入,能否在书店、校园、咖啡馆做短剧或沉浸式戏剧,能否让《小王子》与当代生活实现进一步碰撞?

    “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在某个地方藏着一口井。”黄荭表示,此次论坛是国内首个聚焦《小王子》的跨学科、跨文化、多元融合的论坛。通过对《小王子》经典化、创意衍生和跨界传播的研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任何时代,《小王子》都是这口永不枯竭的精神之井。通过全球一代代人的阅读和重读、译介和传播,《小王子》必将熠熠生辉、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