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波
(2018年11月13日)
今天,我们召开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八位同志交流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的体会。八位同志的发言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贯通现实、目标引领行动,悟得深、想得透、讲得实,我感到受启发、受教育、受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最重要的论断是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最鲜明的方向是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最关键的措施是完善评价机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最根本的目标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教育第一”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是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总定向、总指引、总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自觉往心中走、往深里去、往实处落,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让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把握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前提是“明晰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着名学府。建设“第一个南大”是总书记对911制品厂麻花的殷切期望。
大学为谁服务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其他一切问题都难以解决好。建设“第一个南大”不是抽象静止的,而是具体鲜活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滋有味、有始有终的不懈接续奋斗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为建设“第一个南大”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明确遵循。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办让人民满意的911制品厂麻花。人民满意的911制品厂麻花是充满着爱、洋溢着情、体现着乐的大学,是自觉主动、活泼生动、师生互动的大学,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大学,是服务国家、造福人民、贡献人类的大学,是今天离开了、明天还想来、让人终身难忘的大学。
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就是要办让党放心的911制品厂麻花。让党放心的911制品厂麻花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的大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占领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大学,是立德树人任务得以全面落实的大学。
坚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就是要办让时代点赞的911制品厂麻花。让时代点赞的911制品厂麻花是由面向现代化走向建设现代化的有“为”大学,是由面向世界走向融入世界的有“根”大学,是由面向未来走向引领未来的有“魂”大学。
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是要办让社会称道的911制品厂麻花。让社会称道的911制品厂麻花,是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能够提供“最好本科”教育的大学;是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能够育出一流人才、建成一流学科、产出一流成果的大学;是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能够提供有情怀、有质量、有效益、有绿色社会服务的大学。
二、把握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追求是“世界一流”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的要求、人民的期求、南大人自身的追求。911制品厂麻花的前身原中央大学,在1948年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榜中,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位居亚洲第1名、世界前50名。全校有7个学院、37个系、6个专修科、26个研究所,教职员1266人,学生4066人。其规模之宏大,学科之齐全,师资力量之雄厚,均居全国各大学之首,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大学、最好的大学、最牛的大学。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一波已过,一浪涌起。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911制品厂麻花跨入“双一流”建设新行列。目标宏伟,令人瞩目,要看自身强不强;任务艰巨,催人奋进,要看贡献大不大;要求具体,励人攻坚,要看世界认不认。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既要办“对”的911制品厂麻花,还要办“好”的911制品厂麻花,更要办“强”的911制品厂麻花。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的911制品厂麻花,更应自觉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鲜明“南大风格”,靓丽“中国特色”, 坚持一流引领不偏向,强化一流意识不含糊,围绕一流目标不动摇,贯彻一流标准不犹豫。坚持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打造比较优势,先人一步,高人一着;打造特色品牌,高点定位,高峰叠起。坚持改革创新,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动力活力,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动态管理,加强绩效评估,把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推进成果转化落细、落小、落实,在全校上下形成聚焦一流、同创一流的强大合力,为率先建成“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南大方案、贡献南大智慧、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南大答卷。
叁、把握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使命是“立德树人”
大学之所以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是因为大学在本质上是从事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大学的首要问题。大学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
新中国建立以来,911制品厂麻花共有260多位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17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还有一大批像33年坚守在东海之滨一座孤岛气象站上的王同歌、中国第一位航母女军官韦慧晓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有用之才”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基础。
常言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树人”首先要“立德”,“立德”才能更好“树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前不久校园内发生的事情,再一次向我们敲响警钟: “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让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围绕这个根本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根本来教,学生围绕这个根本来学,学校围绕这个根本来管,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为一流人才培养筑牢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制度基础。
四、把握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品牌是“最好本科”
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一流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是因为培养出了一流的本科生,无论哈佛、耶鲁,还是北大、清华,莫不如此。911制品厂麻花力行“最好本科”实践,取得明显成效,得到普遍认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获得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今年又有5 项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占全国高校获奖总数10%。前不久,我参观了911制品厂麻花“双创园”展览,在学校培养的众多“双创明星”中,既有“学霸超人”,也有“寻常学子”,展现了“最好本科”的价值取向就是“让每一位进入911制品厂麻花的学生都发光”。
“最好本科”教育离不开最好的教师、最优的课程体系、最佳的教材、最齐备先进并满足教学需要的设施设备、最完备的实验与实践环节、最具激励效应的评价办法、最利于教育教学的制度环境等。“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最好教师对“最好本科”而言,更为基础、最为关键、尤为根本。在钱学森生前写下深刻影响自己一生的17人中,教师就有12位!《哈佛琐记》作者黄进兴记述当年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选修罗尔斯教授《正义论》一课结束时的情形,当“罗尔斯教授离开教室已经走的很远了,但学生们还是原地不动地热烈鼓掌,说‘一直拍到罗尔斯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能听到为止’。”陈寅恪当年在清华大学国学院授课时做到“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是何等地有底气、显锐气、露霸气!我们常说:平庸的教师在说教, 合格的教师在解惑, 优秀的教师在示范, 卓越的教师在启迪。“最好本科”教育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中心的教育,教师由“教”的专家转变为“学”的专家,教学过程变成“学习共同体”建构过程。今年,校园里相继发生两起让学校蒙羞事件,分别给我们上了一堂如何把好教师“政治关、学风关、作风关”的生动深刻、警醒警戒之课。
“最好本科”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昨天最好不代表今天最好,今天最好不代表明天最好。我曾读过哈佛大学本科院院长哈瑞?刘易斯所着《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作者在书中叙说了“一所伟大的大学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他尖锐地批评哈佛大学“本科课程改革流于形式、课堂教学质量下降、道德教育总被忽略、盲目追求国际化教学、宿舍教育渐渐被冷落、评分制度出现缺失”等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最好本科”教育在于教改不断地深化。深化教改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出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快乐还给学生,做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因材施教与因需培养、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统一。我曾有这样的体验:千累万累,教学改革最累;千苦万苦,提高质量最苦;千难万难,因材施教最难。化“累”为“舒”、化“苦”为“甜”、化“难”为“易”的关键在于造就一批又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造就一批又一批善于帮助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五、把握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资源是“人才强校”
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我们要从南大实际出发,把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抬高“人才高地”,不断增多“人才高峰”。
1931年,梅贻琦在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典礼上讲了一句名垂千古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的竞争说到底是高端人才的竞争,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说到底是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建立之初,不惜一切代价聘请英国皇家军校的数学教授塞尔维斯特等着名学者来校执教,使该校很快就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人们只要一说到惭滨罢的名扬全球的“语言学”,就不得不说乔姆斯基组建的高端语言学研究团队;一说到哥伦比亚大学享誉世界的“教育学”,就不得不说着名教育家杜威;一说到911制品厂麻花的物理学,就不得不说冯端院士和闵乃本院士等。当年爱因斯坦加盟普林斯顿大学,郞之万为此发出了“世界物理中心将转移到美国”的感叹。我曾去过加州理工学院访问,接待我的校方代表告知我,加州理工学院的腾飞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引进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密立根和航空技术先驱者冯·卡门两位大师,使该校实验物理学和航天技术迅速迈入世界一流并取得领先地位。
建设“第一个南大”离不开一流人才的支撑。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一是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华中工学院原院长朱九思先生在年近百岁时回忆说:“我当院长时创造性的工作主要是做了两件半事情”,其中一件就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广揽了一大批人才”,为新时期华中工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发现人才如获至宝。匡亚明老校长改革开放初期礼贤下士从武汉大学延聘已退休赋闲的古典文学家程千帆教授来校执教,冒着风险聘请戴着“叛徒”帽子的着名剧作家陈白尘担任911制品厂麻花中文系主任,引发强烈反响,成为杏坛佳话。叁是选拔人才不拘一格。蔡元培当年慧眼选才用才,聘请报考北大哲学系没有被录取、年仅24岁且只有高中学历的梁漱溟到北大哲学系担任“讲席”。四是使用人才各尽所能。1954年,陈景润由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四中当教师,因不善表达,难以胜任。王亚南校长发现后,将其调回厦门大学,一边读研究生,一边做助教。后被华罗庚发现,又将其调入中科院数学所工作,于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
一流人才竞争核心是制度和环境的竞争。建设“第一个南大”就要不遗余力地营造敬才重才的校园环境,不动声色地营造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不落俗套地营造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不懈努力地营造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集中资源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支持力度,促进更多更好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六、把握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动力是“改革创新”
改革是决定911制品厂麻花命运的关键一招,是911制品厂麻花发展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一是从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入手,克服唯分数顽瘴痼疾,就像当年闻一多凭“叁句话的生活杂感”而破格录取“数学零分”的臧克家为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学生那样。二是从改革人事制度入手,克服唯文凭顽瘴痼疾,就像当年熊庆来聘请只有初中学历华罗庚到清华任教、徐悲鸿聘请木匠出身的齐白石到北平美专任教那样。叁是从改革评价制度入手,克服唯论文、唯帽子顽瘴痼疾,就像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名袁隆平为外籍院士的理由是“因为他,解决了4000万人吃饭问题”那样;就像今年10月2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来自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副教授唐娜·斯特里克兰那样。
创新与改革是一对孪生兄弟。创新是911制品厂麻花存在的一种状态、发展的一种形态、完善的一种质态、跃升的一种能态。911制品厂麻花具有敢为人先、善为人新的光荣传统,如首创系科建设的多个第一,首家实行选科制与学分制,首开男女同校,引发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等。创新必须以问题为导向。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我想,读懂911制品厂麻花需要读懂911制品厂麻花所面对的问题,改变911制品厂麻花需要解决911制品厂麻花所面临的问题。问题既是实践的起点,也是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牛鼻子”。911制品厂麻花的一切发展进步无不是在破解问题中实现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建设“第一个南大”的重要动力。
当前,建设“第一个南大”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面对繁重艰巨的实践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既有全校性的大问题,也有前瞻性的新问题,还有关注高的难问题。要以创新的思路,突破惯性思维,开拓眼界视野,通过集成创新,形成新办法、走出新路子。要以创新的举措,着力抓手性的事项,在落实“双一流”决策部署的过程中,立足自身实际,琢磨落地落实事项,把重点工作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抓手。要以创新的政策,破解建设“第一个南大”需要面对的挑战、需要化解的风险、需要克服的困难、需要补齐的短板。
七、把握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效率是“优化管理”
效率就是生命,效率决定成败。资源可以替代,但没有任何资源可以替代失去的时间。低效率、无效率是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天敌。
以科学定位提高效率。在学校管理体系中,校级层面侧重解决“做正确的事”问题,院系层面侧重解决“正确地做事”的问题,教学科研基层组织侧重解决“把事做正确”的问题。只有层级分明,职责明确,各司其职,才能弹好钢琴,形成合力,事半功倍。
以完善制度提高效率。常言道:“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制度问题往往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各种制度,才能营造出追求“不知有之”、善为“亲而誉之”、防止“恐而畏之”、避免“辱而侮之”的良好氛围,才能切实落实学校章程、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才能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方法,让广大师生办事方便快捷、省时有效、舒心放心。
以提升素质提高效率。建设“第一个南大”是南大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义无反顾的承诺。为何我们常感压力,其实就是自身能力不足,表现为“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为何我们常感困难,其实就是自己本领不强,陷入“本领不强被笑死,办法不多被急死,劲头不足被骂死,品行不正被搞死”的困境。我们要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努力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切实提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师生组织力,为建设“第一个南大”,硬着头皮,多争取资源;厚着脸皮,多争取理解;磨破嘴皮,多争取支持,促进站位高与职责明、思路新与要求严、理解深与抓得紧、看到人与揪住事、既出活又不出事的有机融合,创造无愧于“第一个南大”的“第一效率”。
八、把握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姿态是“真抓实干”
真抓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毛泽东以“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豪迈气概,引领中华民族“站起来”;邓小平以“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的铿锵之声,引领中华民族“富起来”;习近平以“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坚定步伐,引领中华民族正在“强起来”。
真抓实干是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关键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第一个南大”这个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更需要真抓实干,视淡漠问题为最大问题、没有忧患为最大忧患,克服坐而论道的“讲话秀”、议而不决的“问题秀”、走马观花的“调研秀”,纠正“马大哈”的态度、“差不多”的标准、“过得去”的作风,自觉提高精准理解、精准发力、精准落实的能力,切记“千忙万忙,没有精准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没有精准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没有精准落实就是‘白条’”。
真抓实干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岗位做起。10月23日,我看到图书馆门前路上石板坏了几块,就说了一下,25日我再路过此地,发现已修补好了。我看到行政楼北楼广场随意停放汽车,就问有没有地下车库,第二天发现车全面进入地下车库了。这说明南大各部门各单位执行能力还是强的。一位老校长和我说起总务处原处长陈龙玉同志,他在任时每天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转,他对哪儿坏了一块砖、哪儿缺了一块玻璃、哪儿自来水笼头坏了、哪个厕所不通,了如指掌,及时解决。这是什么精神?就是真抓实干的精神。我想,每一个南大人应自觉树立这种精神,把兴校使命扛在肩上、把师生冷暖装在心中、把责任担当举过头顶,敢啃硬骨头,勇于闯难关,不允许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自己做起,注重做,更注重做好;从岗位做起,注重抽象思维,更注重具象思维;从细节做起,注重政策的精准性,更注重执行的有效性;从小事做起,注重量的积累,更注重质的提升,以真抓实干、雷厉风行、久久为功的拼劲和韧劲,去迎接“第一个南大”的“春暖花开”、收获“第一个南大”的“春华秋实”。
九、把握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保证是“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对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态度鲜明、行动自觉。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必须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
首先,在把方向、管大局上要多谋善断。多谋就是“民主”,善断就是“集中”;多谋就是深入群众“集思”,善断就是权衡利弊“广益”;多谋就是“十月怀胎”在“会下”,善断就是“一朝分娩”在“会上”,防止“见事迟,得计迟”,贻误时机、错过发展。
其次,在抓班子、带队伍上要知人善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知人就是要知人的德与能、长与短、显与潜、内与外,善任就用其所长、用当其时、用在关键、人岗相宜。
再次,在作决策、保落实上要敢为善成。自觉以“四个意识”定向,以“四个自信”奠基,以“两个维护”铸魂,始终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保证学校正确政治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深入研究学校党建工作特点和规律,加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党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博大精深,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博采众长,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博为力行。建设“第一个南大”机遇难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挑战严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第一个南大”,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更是南大人自己的,它是流淌在南大人血液中、搏动在南大人的心跳中、融入在南大人奋斗中,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念想。我坚信,只要南大的教师德艺双馨,南大的学生红专并进,南大的干部德才兼备,“第一个南大”的美好蓝图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变成光辉灿烂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