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理论园地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两个结合”的世界视野

    发布时间:2023-08-02 点击次数: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 来源:人民日报

    欣赏精彩的紫檀雕刻技艺、美妙的中国民乐演奏,感受武夷岩茶的魅力、鲁派内画的精妙……不久前,第叁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位于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举行。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400名中外嘉宾围绕“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携手绘就现代化新图景”这一主题交流对话、激荡思想、凝聚共识。一幕幕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场景,成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见证。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宽广的世界视野里,有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更有对未来的郑重宣示。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的交往和文化交流。回溯历史,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架起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唐代与70多个国家通使交好,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明末清初,中国人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欧洲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知识纷纷传入中国……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广阔的胸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宽广的历史视野、深厚的人文情怀、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传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情怀,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笃行“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的理念,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信“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道理,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谋进步的使命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求大同”的理想相结合,提出一系列重大外交政策理念,深刻回答了“人类社会何去何从”“世界各国如何相处”“不同文明怎样交往”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

    今天的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吸收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图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但应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意义在于,立足于自身文化传统和国情,在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时,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我们无意也没有输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模式”。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文脉绵延,熠熠重光;承古拓今,生生不息。北京冬奥会搭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大唐芙蓉园的梦回千年展现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博鳌亚洲论坛、上海进博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彰显“天下一家”的中国胸怀……今日之中国,中华文明闪耀着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华,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面向未来,坚持“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必能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