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23期 《求是》 秋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总结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经验,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明确提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这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正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才能使中国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就在于它始终同中国国情、时代特征和群众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变成党和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实践的,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然表现为普遍与特殊的统一,也就是说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实践中有不同的形式,因而呈现出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广大的群众性。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一个特征,一定民族的历史实践实际上可以成为“整个历史的一面镜子”,民族性奠定了思想理论的生长土壤。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另一个特征,它标识着历史规律、历史趋势、历史潮流的显着特征,表明了思想理论的先进程度。群众作为具体实践的主体,群众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又一特征,它是理论的社会根源,显示着理论的智慧源泉和立场倾向,决定了理论的政治属性。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种民族性、时代性和群众性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之中,由此决定了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把握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与中华文化的交汇、汲取其中蕴藏的智慧和养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时代化既包括内容和形式的时代化,也包括语言和话语体系的时代化。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必须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就必须运用最新的科学思想和科技成就拓宽马克思主义视野;就必须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大众化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最终归宿,也是创新理论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大众化不仅是表达方式问题,也是根本立场、根本观点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要求和体现,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要求和体现。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和表现都带着中国的特点和特性,深刻揭示中国具体实践的规律性并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这个有机统一体中,中国化是核心,是统领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总原则、总要求;时代化是关键,是展现中国化和大众化科学性与先进性的重要标识;大众化是基础,是拓展中国化和时代化深度与广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要紧紧围绕中国化这个核心,牢牢抓住时代化这个关键,不断夯实大众化这个基础,实现叁者的整体全面推进、深化协调发展。&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二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状况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是否坚强有力、党的执政使命能否有效履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肩负起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思想理论保证。
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一个最显着的标志和最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凝固的、封闭的,不是“一经发现就只要熟读死记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着的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就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相结合、与群众相结合,也就是必须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离开了这“叁化”,马克思主义就不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就无法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就无法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变成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力量。对于我国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在长期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历史地形成并不断得到巩固的,同样,马克思主义也是在长期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这是我们党成立88年的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
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衡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先进,要放到具体的历史的实践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党的理论的先进性、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方针政策的先进性,也就是说,集中体现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坚持把实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等方面。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与时俱进,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就必须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成果,坚定地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才能有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
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归根到底在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是不断发展、永不止息的。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的统一,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而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实践中产生,而且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为它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实践。离开了实践,马克思主义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枯竭、直至死亡,就无法充当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发展,实际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把握当今世界大势,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正确把握改革开放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使马克思主义随着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指导新的实践。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理论准备不足和教条主义等问题,我们党就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被实践证明了的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在那个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叁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了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历史充分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反之,我们的事业就要遭受挫折、乃至失败。&苍产蝉辫;
三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都应自觉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忠诚实践者。
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首先就要解决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都涌现出很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作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而他们能够作出英雄事迹的动力就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可以说,是否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否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根本标准。只有建立起这样的真正信仰,才会自觉自愿地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有内在动力。而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反过来又会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一步增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就要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就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武器。我们要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研读马列着作、毛泽东着作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着作结合起来,同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坚定性。
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以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必须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必须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始终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各项成果,能动地转化为谋划工作的科学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力措施和领导工作的实际本领,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要不断改进学风文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走群众路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最新成果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理论着作是写给群众看的,是要群众接受和引导群众的,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道理。理论研究和宣传要讲逻辑的力量,要讲思想的力量,同时也要讲感情的力量,带着对群众的感情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就一定会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就能够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问题、实际问题,从而用群众看得懂的文字耐心细致、体贴入微地疏导群众情绪,解开思想疙瘩,并且从思想理论层面推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否则,理论宣传只能是隔靴搔痒、空洞乏味、枯燥干瘪,失去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和近几年出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等一批通俗理论读物之所以受到群众喜爱,除了书中有激情、有逻辑、有思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群众的深厚情感。有了这种感情,才会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才会把深邃的理论转化为平实质朴的语言,才会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才会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进实践、走进生活、走进大众的心里,才能够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