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艺术与乡村的“双向奔赴”——艺术学院组织师生赴贵州右二村写生考察

    发布时间:2024-04-30 点击次数: 作者:苏霁虹、梁雅琴 来源:艺术学院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我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在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月中旬,911制品厂麻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石红梅、副院长陆庆龙、学工办主任周素戎、教师刘德龙和任艳明,带领油画、中国画、雕塑专业共16名研究生赴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右二村,开展为期一周的写生考察。右二村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山川地貌风景如画、古朴清幽,系贵州第四批“第四批全省旅游重点村”“911制品厂麻花艺术学院写生研学基地”。

    行走的美术课堂

    师生一行在村支书王常友、蒙安夕舍民宿主理人王庆能等带领下参观了红枫湖、晚樱园、茶园、屯堡文化据点等地,熟悉了解右二村及周边情况。在这片宁静土地上,师生们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用心观察、细心记录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与同学们的采风交流中,陆庆龙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要“感受生活、感受乡野、感受人生”,把握好在乡野间体悟和绘画的机会。陆庆龙、刘德龙、任艳明叁位老师分别选择了右二村水田和当地村民进行油画、雕塑示范和技法讲解,引导同学们如何在乡野中抓住表现重点。

    56C3B

    老师讲解示范、与村民交流,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等,这些都成为了同学们创作的灵感源泉。同学们用画笔记录下右二村的风景和村民生活,展现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乡村美育在行动

    写生考察期间,陆庆龙、刘德龙老师于蒙安乡舍开展公益艺术讲座,吸引当地居民、美术爱好者纷纷驻足。陆庆龙老师以“绘画与生活”为主题,深入剖析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他表示,应当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念融入作品中,从而赋予艺术作品更高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刘德龙老师以“艺术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以书画临摹为例”为主题,呼吁大家关注“如何对待传统经典”问题,并结合自身经验讲述了书画临摹的要点,最后为大家指出“临仿—临变—临创”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除了室内课堂之外,艺术学院师生还进行了乡野间的交流共建。在乡野大地间,大家就如何保留原生态自然资源、如何改造房屋建筑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野生研讨会,同学们从功能性建设角度、经济支持等角度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探索“艺术+党建+乡村振兴”模式

    师生一行走进红枫湖镇右二小学,了解其美育资源配置现状,并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细致交流。面对学校美术教育师资紧张、资源短缺的困境,右二村组织开展周末少儿美术培训班,蒙安夕舍主理人王庆能和其创业伙伴兼任美术老师,负责教授孩子们美术知识和创作辅导,并且出资帮助孩子们办画展。未来,艺术学院也将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通过搭建网络教室,组织学院师生为孩子们开展“云上美育课堂”“云上乡土讲堂”等,让教育没有距离。师生一行考察了辣椒苗、槐花、桑葚、番茄等蔬菜瓜果种植地,了解右二村农业生态。在路过樱桃园时,同学们感受了一把“现采现吃”原生态的快乐。同时,师生们提出需要更多关注生态农业破圈问题,在保证樱桃原生态的品质下是否能够纳入到亲子采摘体验和右二村体验教育型农场,希望能最大程度上利用好一切自然资源。 师生一行了解了当地非遗文化,“地戏面具非遗传承人”冯光超,“大漆工艺师”张大伟、“兵工匠”刘吉武、“胡一雕”胡家文、“清镇瓜灯省级非遗传承人”黄国林等与师生交流探讨。师生就如何推进非遗传承、蒙安夕舍建设、艺术如何赋能乡村展开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从“新媒体宣传策略”“文创衍生商品的开发”“艺术与乡村的深度互动”等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次写生很有意义,我们南大学生来到充满泥土芳香的乡野,看我国西南地区的乡村振兴,看贵州的绿水青山,看乡村创业者如何用艺术赋能乡村发展”,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石红梅表示,本次贵阳右二村写生考察活动将“地头田间”打造成开放式课堂,将专业学习和美育、劳动相结合,引导青年学生“将成果写在祖国大地”。接下来艺术学院将以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为切入,深入开展2024年度“铸魂项目”,在“艺术+党建+乡村振兴”工作案例基础上,探索“艺术+党建+主题”创新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