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邱建荣教授做客新生大讲堂 分享“我们该如何做科研”

    发布时间:2024-04-28 点击次数: 作者:新生学院毓琇书院 来源:院系师生在奋进

    2024年4月24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邱建荣教授做客“新生大讲堂”暨“毓琇讲坛”,作“我们该如何做科研——与青年人分享体会和教训”的主题讲座。邱建荣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青年学生们一起分享交流了科研、治学、为人等方面的经验和思考。

    本次讲座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毓琇书院院长祝世宁主持。祝院士向大家介绍了邱建荣老师在科研方面的卓越成就。邱老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入选美国光学学会Fellow,美国陶瓷学会Fellow,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曾获日本稀土学会足立奖、德国Abbe基金国际Otto-Schott研究奖、日本陶瓷协会学术奖、美国陶瓷学会G. W. Morey奖等。发表SCI收录论文600余篇,SCI他引36500次,出版中英日文专著4部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6项成果入选“中国光学十大(重要)进展”。

    邱老师以生动幽默的言辞,娓娓道来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以及为何选择玻璃作为科研主攻方向的原因。刚刚度过60岁生日的邱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这样两句话“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一寸之前即是黑暗”,随后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哲学命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要解答这些人生之谜,同学们必须从“叁个认识”开始——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才能发现自己兴趣、发挥自己能力、确认自己志向。邱老师强调,找到内心真正热爱的方向和对社会有益的事业,是科研乃至整个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内驱力。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最好别把它浪费在模仿别人这种事上”,邱老师引用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鼓励同学们不断寻找自己无比钟爱的事业。随后,他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例,结合自身研究历程,揭示了持久兴趣的来源以及与之相伴的磨合与成长。能够“一见钟情”地找到自己心仪的专业固然难得,但通过不断的磨合与成长,逐渐发现工作的美妙动人之处,更让人心向往之。

    在谈到科研态度时,邱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做科研要戒骄戒躁,保持一颗平常心。他提倡以从容不迫的态度面对科研,采用辐射思维为指导的科研方法,像“地毯式轰炸”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方面,这样才能取得关键性的突破。当创新性思路暂时匮乏时,邱老师鼓励同学们敢于挑战那些别人不敢涉足的领域,尽管这些工作往往是复杂的、辛苦的甚至危险的,但一旦成功,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他还分享了自己在日本访问研究时的所见所闻,强调做事要做到极致,追求“粹”的境界。邱老师进一步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阐述了科学研究所需的重要品质:享受过程、关注细节、深入系统、敢于怀疑和敢想敢做。他强调,这些品质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成果,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最后,邱老师分享了他在利用飞秒激光照射玻璃材料研究中的深刻体会。他巧妙地将飞秒激光在时间和空间上以“爆发”形式传递能量与科研过程进行类比,启示同学们在科研的道路上也要集聚能量,专注于一点。他又以飞秒激光持续照射材料可能引发的非线性光学现象为例,借此强调了坚持与毅力在科研探索中的不可或缺性。此外,邱老师还以多束激光互相干涉可以在材料上刻出复杂结构的现象为喻,生动说明了团队协作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围绕讲座内容,结合个人思考,与邱老师交流了感想和困惑。邱老师对此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回应。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本次“新生大讲堂”中,邱老师的分享生动有趣又充满智慧,通过大量的例证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科研的精神和内涵。本次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有机会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学们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更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和乐趣。相信在本次讲座的激励和指导下,同学们一定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