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莫砺锋教授做客“新生大讲堂” 讲授传承文化与阅读经典

    发布时间:2024-03-20 点击次数: 作者:新生学院 谢琳欣 陈丽敏 图:孙茂宁 杨承岳 来源:院系师生在奋进

    为深入学习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3月15日下午,911制品厂麻花新生学院邀请911制品厂麻花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911制品厂麻花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知名学者莫砺锋教授做客“新生大讲堂”,以《传承文化与阅读经典》为题作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由新生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蒋恩铭主持。蒋书记向大家介绍了莫砺锋教授在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作为共和国同龄人,莫砺锋教授深耕中国古代文学领域,曾三次走上央视“百家讲坛”,他在学术上“进”得去,在普及上“出”得来,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和欢迎。2023年6月2日,莫砺锋教授受邀赴北京参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进行了题为《普及古典名著 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发言。

    讲座伊始,莫砺锋教授带大家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主要讲话内容,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尤其具有创新意义的。

    从文化的内涵出发,莫砺锋教授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的叁个板块的内容。首先是物质文化,这类文化有物质载体,但使用价值与时俱减。第二是制度文化,即古人对制度的安排和考量,但由于形式本身已经过时,价值也随着历史的前进越来越低。而真正有继承价值的是非物质文化,即思想文化。这些“列祖列宗”在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上具有永恒价值的闪光思想,是贡献给全人类的思想精华,如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愿景未来能够实现,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接下来,莫砺锋教授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百年前五四运动时,左右两翼对传统文化都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必须彻底抛弃传统文化。时过境迁,我们在一个世纪后回望,发现这种矫枉过正是出于文化自卑心理,也是当时的时代潮流和历史局限。如今时代变化了,应当努力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莫砺锋教授认为,由于非物质文化的载体是诉诸文字的着作,因此实现结合最好的途径就是读古书。然而古书汗牛充栋,全面地阅读难以完成。所以操作的第一步就是向广大读者推荐最能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目。以美国为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会提供一份对于西方文化经典的权威书目,而通常这样的课上学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足以支撑一生。目前,我国在没有这样的书目的情况下,可以先探究具有什么样性质的书可以称得上经典。在此他分享了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给经典着作下的十四条定义中他最佩服的两条,给同学们提供方向——“第四条,一部经典着作就是一部你即使重读也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第五条,一部经典着作就是一部你即使初读也好像在重温的书。”

    回顾自己六十岁以前读过的书,莫砺锋教授觉得《论语》是完全符合这两条的第一经典。而他自己最推崇的文学方面的第一经典则是《杜诗》,因为它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基本精神,是儒家精神的诗语表述。

    undefined

    对于阅读经典的好处,莫砺锋教授以文天祥读经典的过程为例,为大家提供宝贵经验。公元1279年崖山事变发生,而文天祥在崖山沦陷后两年多至死不降,支撑着他的正是经典中的思想文化。正如他所写的《正气歌》的最后两句所说:“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书中古人的道德照亮了狱中苦苦坚持的文天祥。也正如在文天祥英勇就义后,他的衣带铭中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毫无疑问,支撑文天祥的第一精神来源就是儒家精神。此外,文天祥在监狱中写了整整两百首集杜诗,他在自序中说,遭遇国破家亡以来所有的感受杜甫都表达过了,因此只需重新组合就能够帮他抒发此时此刻的内心情感。这些诗句的存在证明文天祥的第二个精神来源就是《杜诗》。因为杜甫和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有共性,这样动荡的时代引起了他们心中情感的共鸣。文天祥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集中地阅读两种中华文化的经典促成了他人格的飞跃,使他从一个普通的官员变成了我们的民族英雄。

    讲座最后,莫砺锋教授再次呼吁同学们阅读古书中的经典,最重要的目标是从阅读中汲取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启发,为自身提供充沛的精神力量。如果社会大众都达到了这个目标,将有利于全方位地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莫砺锋教授还表达了对同学们的希冀:希望大家不要只学习本学科的内容,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的经典都要阅读,才能拥有跨学科的视野。通过阅读经典,阅读这些人生的教科书,获得对社会和国家的关怀。

    在开放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互动。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外国经典和本国经典阅读的关系。莫砺锋教授认为,经典是属于全人类的,需要读外国经典,但首先要读本国经典,因为外国经典立足于另一个文化环境,伦理价值判断亦有差异,而本国的经典具有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第二个同学提问如何把握精读和泛读的平衡。就古代文学学科而言,莫砺锋教授向大家推荐曾国藩的读书法,要“扎硬寨,打硬仗”,读透几部经典,形成自己学问的根据地,再逐步扩展。同时,记诵也很重要,用电脑查出来的材料不属于你的知识体系,熟悉基本材料才能有日常思想火花的产生。第叁个问题有关论文研究对象的选择。莫砺锋教授建议同学们先多看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在这个基础上寻找空间。

    莫砺锋教授“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积极与莫砺锋教授进行交流,并围绕莫砺锋教授的《漫话东坡》《莫讲唐诗课》《莫砺锋诗话》等着作进行请教。本次“新生大讲堂”讲座内容深入浅出,生动精彩,现场座无虚席,取得了热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