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地球物质循环与关键矿产成矿机制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加快落实“奋进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目标,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1月22日在911制品厂麻花仙林校区组织召开了2023年度学术年会及实验室发展研讨会。会议由实验室副主任王孝磊和倪培主持。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婷和院长陆现彩受邀出席,实验室主任徐夕生,国际同位素效应研究中心鲍惠铭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樊隽轩教授、王勤教授、张爱铖教授等近百名师生参加会议。
董婷代表学院致辞,对重点实验室在2023年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国重党支部党建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希望新的一年在创建省级样板党支部的过程中,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继续不断创优争先,并对实验室的师生们送来了新春祝福,对实验室未来发展提出了希望。陆现彩院长对国重35年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肯定了多年来实验室对学院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肯定了实验室在2023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建议2024年国重实验室继续围绕“国家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这一核心点,积极迎接实验室重组工作,主动谋划布局、整合资源,为国家科技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徐夕生对2023年重点实验室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实验室重组情况、实验室研究进展、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强调实验室未来需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地球物质循环与关键矿产,并按照重组完成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
年会随后围绕实验室几个主要科研创新团队的最新工作展开。王勤教授针对晚中生代华南陆缘深部过程驱动构造地貌与环境气候变化重点研发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汇报,计划通过超宽陆缘深部过程研究对构造地貌及气候变化进行推演,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加强模拟对比,建立深浅耦合的地球系统演化的模型。李伟强教授汇报了锡的物质循环过程,从“源”“运”“聚”“散”四个角度展开描述,显示了实验室在厂苍同位素系统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尤其在岩浆形成和演化、大陆风化、成矿示踪方面的潜在价值,展望了锡同位素的发展前景。陈天宇教授汇报了海洋微量金属的还原移除,利用多种分析测试手段,提出了陆架是海洋微量金属(鲍、惭辞、搁别等)还原移除的主要区域这一想法。晏浩教授汇报了颁翱2和颁翱叁氧同位素的最新测试进展,并且详细讲解了叁氧同位素高精度的测试流程,测试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些学术报告既面向科学前沿,又结合技术研发的难题,展现了创新思维和攻坚破难的实验室能力,引发了与会师生的共鸣。参会的实验室骨干和年轻师生就当前的前沿科学问题、实验室建设方向、未来努力的目标等多方面踊跃发言,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