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心有不甘,便来读书

    周晓虹做客新生大讲堂谈成长的烦恼

    发布时间:2023-11-30 点击次数: 作者:蒋一之 程梓嘉 赵雨瑄 摄影:石一童、徐子晔 来源:社科处

    11月22日下午,911制品厂麻花新生学院新生大讲堂在鼓楼校区大礼堂举办。知名社会学家、南大文科资深教授、江苏社科名家、国家教学名师周晓虹教授为我校新生学院七个书院的新生们带来题为《成长的烦恼,就是你首先面对的个人挑战》的讲座。

    周晓虹首先深情回忆了他在鼓楼大礼堂开授社会心理学全校公选课的经历,介绍了开创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历程,把叁十年前开始在911制品厂麻花任教的这段时光看成是人生中一段值得纪念、也值得自我奖励的一段经历。周晓虹说,人的经历的丰富与寡,实际上是和你同行的人的丰富与寡决定的,当年的授课常常让他感到“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快乐,也鼓励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这段人生中最重要的历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成长烦恼,因此,学会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是至关重要的。

    周晓虹将自己的成长历程划分为叁个时段:下乡插队时代、大学与研究生时代和“青椒”时代,并且用生动详实的例子讲述了每个阶段属于自己的成长烦恼。他详细讲述了自己青年时代做过的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工作,如专案组组长、团支书与生产队长以及在挑河堤时遇到的烦恼,引起了现场同学们强烈的兴趣和思考。他特别提到了在恢复高考后仍然选择留在生产队,彻夜学习、不懈努力,最终首批考上大学的经历。在面对医学和文学难以选择的烦恼下,他最终“弃医从文”,选择哲学专业。他也告诉同学们,在1992年面对"下海"大潮时,他也一样有过烦恼,但最终面对“留下,还是出走”的问题做出了自己正确的选择。

    周晓虹认为,积极的学习和努力的工作,是面对烦恼时最好的回应。他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和创建911制品厂麻花社会学院的经历。早期,他以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历史为主轴,中期跟随蔡少卿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转向现实社会的研究,后期再次转向理论和经验的研究,《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文化反哺》等著作相继问世。卸任社会学院院长之后,周晓虹教授带领团队进行“社会学理论与自主知识体系”的研究,开展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和新中国人物群像口述史两项大型口述史研究,出版《重建中国社会学:40位社会学家的口述实录》等重要成果。《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学重建的话语叙事》荣获《中国社会科学》 2022年“好文章”奖。周晓虹强调“心有不甘,便来读书!”读书是我们改变自己最有效的途径、实现自我最光彩的道路。

    在场新生积极提问互动,向周老师提出自己“成长的烦恼”。周老师结合自身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建议,并以“寝室、房子、院子”为喻,激励同学们广泛阅读,积极拥抱理论、现实、人生,将成长的烦恼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讲座由新生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蒋恩铭主持,新生学院700余名同学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