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解读福瑟戏剧中的诗意与理想

    ?新生学院举办诺贝尔文学奖解读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3-11-22 点击次数: 作者:陈雨薇 摄影:还心童 吴雨航 来源:秉文书院

    11月17日晚,艺术学院院长何成洲教授做客新生学院2023诺贝尔文学奖专场解读报告会暨秉文书院秉文讲坛,为现场师生做《理想与诗意: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探究》专场主题报告。讲座带领大家品鉴获奖者挪威作家约恩·福瑟 (Jon Fosse)的作品,了解现代戏剧创新,理解理想主义精神和诗性表达。来自秉文书院等各专业学科的新生齐聚鼓楼校区田家炳多功能厅聆听此次讲座。

    47D20

    讲座伊始,何成洲教授从自己在北欧的留学经历讲起,简单介绍了约恩·福瑟的生平。他指出,约恩·福瑟笔下的故事表现出的是一种“诗意的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与“诗性”是其剧作的两个关键词。文学的理想主义就在于让读者最终能够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保持对文明进步的追求,使读者在经历苦难后仍然怀有希望。文学的诗性,则意味着一种诗性的表达,赋予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阅读中收获美好的体验。

    41DD4

    随后,通过挪威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易卜生,爱尔兰作家、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贝克特等剧作家作品的联系对比,何成洲教授引导同学们理解福瑟剧作的特色所在。

    他指出,福瑟的“极简戏剧”创作理念是一种反戏剧精神的折射,故事往往讲述的是最简单的日常,没有明确的戏剧冲突和矛盾;舞台呈现上,尽可能地突出演员在戏剧表达中的核心作用,以及身体之于舞台艺术的中心地位。极简主义的舞台展示了一幅舞台风景画,观众在这种平静的风景中感受人生、感受世界,舞台风景是具象的,也是知觉的。与此同时,静止的海面下暗流涌动。福瑟戏剧中的留白风景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意境,这种意境所衍生出的想象空间,便是福瑟作品诗性与诗意的体现。“情”“景”交融的意境中,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超越了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福瑟继承了易卜生的戏剧传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凭借其人物的心理深度,感染着观众,使观众隐秘的情绪在戏剧体验的过程中得到了宣泄。他惯用的沉默、停顿与重复折射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他关注社会家庭、两性关系,观察并记录着普通人的心理与精神世界;他连结起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琐细的单元,触及到观众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角落,探寻着当代人的生存境遇。

    总体而言,在戏剧风格上,福瑟与贝克特在舞台布景、台词等方面一脉相承,表现出反戏剧的特点,但不似贝克特戏剧的冷凝与割裂,其用意并非在于将观众禁锢在悲观的情绪之中,而是要使其学会应对,重获新生;同时,他继承了易卜生的心理现实主义,但人物缺乏情绪上的起伏,抽象之余仍能带给观众切实的感动。因此,福瑟对易卜生与贝克特的戏剧理念既有传承,也有反叛与超越。

    最后,何院长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耐心解答同学们的提问。他鼓励同学们要坚持阅读的习惯,在理解和总结文学理论的同时,学会从具体的作品与文本中得出自己的分析和认识。戏剧之所以能够长久地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在于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核,我们应当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戏剧作品,在文学的世界里,在无限的偶然中展望文学与艺术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