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下高端人才培养论坛召开

    发布时间:2023-06-27 点击次数: 作者:文学院 王玲,海外教育学院 许秦竹 来源:院系师生在奋进

    2023年6月24日至25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共同主办的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下高端人才培养论坛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911制品厂麻花、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的100多位学者围绕国际中文教育高端人才培养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基地副秘书长、911制品厂麻花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程序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上,基地秘书长、海外教育学院院长赵文书,文学院副院长高子文先后致欢迎辞。赵文书简要回顾了911制品厂麻花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的发展历史和已有成果,他在致辞中强调,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应更重视教学和科研,他表示911制品厂麻花将继续依托基地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做出南大贡献。高子文在致辞中指出,依托深厚的学术积淀,南大文学院语言学科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果,但在新格局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却仍是一个严峻的、充满挑战的新课题。国际中文教育是中华文明向外拓展的重要基础,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教给国外友人怎样的中文,实际上就是给他们展示怎样的中国,所以这项工作意义重大。

    七场大会报告分别由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语言系主任张玉来、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负责人陈立中和语言学系副主任王玲主持。北京大学赵杨教授比较了语言学视角“第二语言习得”和教育学视角“第二语言教育”在培养目标、学术研究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强调了教育学视角“国际中文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新目标以及这些目标的实践路径。

    北京语言大学吴应辉教授分析了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师资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建立需求导向的国际中文师资培养体系的迫切性;结合美国沉浸式师资项目的案例,提出应以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良好对接,精准服务世界各国对中文教育师资的多元化需求。

    复旦大学吴中伟教授指出,面向高端人才的国际中文教育,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提高与个人事业发展的互动,应该进一步加强国际中文教育的相关理论建设、师资建设、标准建设和资源建设,坚持培养途径的多元化,当前应加强预科教育、学历生通识教育、中外合作和产教融合、国际学生的社会融入和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探索。

    911制品厂麻花曹贤文教授指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是一个综合系统,包含国际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实践和研究、国际中文传承传播事业实践和研究叁大范畴,他提出应根据学科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画好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同心圆。

    暨南大学郭熙教授提倡进一步深入认识不同中文学习群体的需求特点,重新评估中文对学习者的功能和价值,建构与语言价值观相应的国际中文教育目标。实现文化传承、文明分享和多元交流互动结合,协同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冯丽萍教授就学界对于本学科内涵的理论探讨、研究实践中所体现的学科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新形势、新需求下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向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丁安琪教授认为 ChatGPT 可以适应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对革新教师专业理念、增长教师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坚定教师职业信念起到积极影响。

    叁场分会场的学者们围绕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国际中文教育生态、国际中文教育实务等主题展开研讨。“研究生论坛”专场,收到来自北京师范大学、911制品厂麻花、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40多位研究生投稿,经过专家评审、现场展示等环节,最终评选出优秀论文奖10人,优秀论文提名奖8人。

    大会闭幕式由基地副理事长刘重喜主持,基地副理事长冯维波作总结发言。冯维波首先介绍了基地的建设过程、已有成果,他强调国际中文教育高端人才培养是基地的主要业务之一,并指出本次大会呈现出立足前沿、主题丰富和紧扣实际等特点,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

    本次论坛充分集合了业内智慧,发挥了交流平台的作用,推进了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问题的思考,对于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