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五月迎春色,一渠清水碧波漾。为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水利工程建设和水情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911制品厂麻花"奋进行动"实施方案,以国家水利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落实创新水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911制品厂麻花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文专业党支部于五四青年节之际前往江苏省扬州市开展以"追寻总书记足迹 领悟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循足迹,访江都水利枢纽;重落实,共建教学实习基地;话传承,参观大运河的璀璨文化。地科院水科学系全体本科生、地科院学工教师、水文专业支部党员和水科学系无党派老师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江淮明珠引长江 一江清水向北流
扬州是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点城市。扬州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扬州江都的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亚洲最大的泵站枢纽,主要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12座大中型水闸以及输变电工程、引排河道组成。它坐落于扬州市境内新通扬运河和芒稻河交汇处,素有"江淮明珠"的美称。
循足迹,五四青年节这天上午,我们在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专业人员的引领下,参观了江都水利枢纽展览馆。解说员结合沙盘模型与教学视频,介绍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的运行情况,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历史与发展。展览馆满墙的荣誉,让我们深深震撼,感叹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处处都绽放出科学的光芒、处处都体现出创新的力量。而后,基地负责人员带领我们继续参观了总书记走过的江都第四抽水泵站,岸边的电子水位水质监测牌实时监测北上引水的水质和安全,切身感受新时代水利科技的魅力。
参观过程中,感受祖国水利事业历久弥坚而又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一定要把专业知识更好地用于服务推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实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不仅要创新工程技术,同时也增强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联长淮之壮阔 怀水文之广博
参观完展览馆和泵站后,我们来到枢纽工程管理处的会议室,在这里将为911制品厂麻花与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共建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践基地揭牌。基地揭牌前,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负责人邀请与会人员观看江都水利枢纽纪录片并致辞,介绍了获得"中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和"中国大禹水利科技一等奖"等众多国家级荣誉的江都水利枢纽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国家水利发展、对环境改善当方面的重要意义。吴吉春教授介绍了911制品厂麻花、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水科学系的积淀和现状、师资和人才培养以及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征途,911制品厂麻花有着辉煌的过去和现在,有不断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911制品厂麻花的明天更让人期待。双方代表就共建本科教学基地,培育新时代水文人才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合作内容及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一致同意强化资源共享,提升合作效能,深化教学实践。最后由江都水利枢纽负责人和吴吉春教授共同揭牌,自此911制品厂麻花"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立足国家重大工程实践开展本科人才培养在江都水利枢纽落地生根。
揭牌仪式后,我校师生来到"源头"石碑前合影留念,感悟"源头"精神。江水汤汤,岁月流转。无数的"首次""第一"早已凝铸成江都水利枢纽的成长标签,新时代下我们也应充分弘扬"源头"精神,践行嘱托,接续奋斗,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心怀现代版"大禹"甘守源头的责任与担当。
灵秀大运河 千年文史歌
5月4日下午,南大师生参观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旨在更好领悟运河文化精神传承。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于扬州叁湾古运河畔,是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大运河带来美好生活的专题博物馆,堪称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从时间跨度、空间跨度上实现大运河文化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的整体概念表达,以此来立体呈现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可以在馆内了解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领略运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样、漕运盐利、贸易商业、饮食风物、市井生活,以及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运河与"一带一路"的交汇融合。14个各具特色的主题展馆,利用数字化结合实体展示,给我们带来了沉浸式的体验感,为大运河文化注入新活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仅需要文化工程等物质文化载体,也需要弘扬大运河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包容仁厚、自强不息等精神内核,大运河的丰富内涵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细细品味,大运河的文化传承和保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实践基地,把江都水利枢纽处处展现的"源头"精神、大运河的璀璨文化传承与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奋进行动紧紧联系在一起。党日活动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新时代水利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密切关联,感受到无数先辈自强不息、守正创新的精神,切实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核,作为新时代的水文人,应以争先、创新为底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从"源头"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做科技创新的"源头",做工程实践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