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徐小跃教授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涯发展

    发布时间:2022-05-16 点击次数: 来源:就业中心

    5月13日下午,由911制品厂麻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大师讲座"《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涯发展》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911制品厂麻花中国哲学、宗教学教授,博士生导师,911制品厂麻花中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911制品厂麻花道学与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小跃老师主讲,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慧主持讲座。

    徐小跃开宗明义,他提出生涯发展贯穿人生的多个发展阶段,是复杂的过程,难免会有痛苦与烦恼,若想探究其根源性、根据性、本质性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给出最好的回答,社会人生也是传统文化最为擅长、思想最为深刻的领域。

    徐小跃认为,个人在社会中最关注的问题应当是是文明发展之道、人生之道与生命的本真。他引用《周易》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进一步讲述"道"的范畴。他认为在人生规划发展中,最根源、根据、本质的恰恰是在于个人无形的思想、精神和信仰。徐小跃用《论语》中的"君子不器"启迪同学们,仅仅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还不够,要想走得长远,需要继续培植自身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信仰崇拜,能够反过来推动具体的"器"的发展。他强调,"君子不器"并不代表着不需要专业知识,而是更广阔的"道"将助力个人"成大器"。道器相济,方可兼济天下。

    接着,徐小跃从人性角度入手,为同学们解读人之为人的本质性问题。他引用《荀子·王制》中的"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强调"义"对于人性的重要。"义"在同学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获得一份工作,依靠的不仅是个人能力与面试技巧,更重要的是道德观念、修养品质等因素。他引用《孟子·离娄下》中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与禽兽的本质区别在于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组成了中国人的生命情感,也构成了作为中国人存在基础的仁、义、礼、智、信。

    随后,徐小跃阐述了"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如何实现我们的价值"两大问题。他认为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体现个人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所在。一方面,他借助《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到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说明个体对自身多重社会角色的理解与承担决定了个人生涯发展的广度。伴随着生涯的发展,每个人在不同阶段所面对集体、社会、民族、国家,需要扮演的角色不断发生改变。他建议同学们充分运用《礼记·大学》中提出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充分把握不同角色中的"人德"。

    徐小跃还进一步指出人性、人伦、人德的因果关系:"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重人性,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所以中国传统重人德。"他认为"人文"这一概念统摄着前叁者。人文包含着归止文明的方向、归止至善的良心、归止做人的道德、化成天下的责任四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有着四重含义:"物相杂,故曰文"的糅合、"五色成文而不乱"的规划、"修饰之言"的装饰、"美也善也"的和善。徐小跃借《周易》中的"人文即化成天下"启示同学们在生涯规划中要兼顾远大的抱负和临近的关怀,以"叁化":净化心性、变化气质、淳化世风;"叁成":成就道德、成长生命、成全人格;"叁和":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和协自然为目标不断努力。

    讲座结束后,徐小跃与同学们就中西方哲学的逻辑性差异、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中国人的竞争之道等问题进行了答疑互动。最后,他寄语同学们"唯有源头活水来",安顿好工作和人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南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