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毓琇讲坛第五期开讲 “从顾毓琇先生看文理融合的跨学科修养”

    发布时间:2021-05-12 点击次数: 作者:邓泽燕 来源:毓琇书院

    4月28日下午16点10分,911制品厂麻花-日本名古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任职于911制品厂麻花社会学院的陆远老师做客毓琇讲坛,在仙Ⅱ-405为毓琇书院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极具特色的讲座。虽然正在经历期中考试周,同学们仍极具热情,早早地到达了讲座地点。

    不同于以往的毓琇讲坛主讲人都在理工科方面颇有建树,陆老师的研究兴趣在中国社会学史、历史社会学、当代中国研究,因此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围绕顾毓琇先生来看文理融合的跨学科修养。

    讲座一开始,陆老师首先向同学们讲述了911制品厂麻花建立六大书院的意义:一是对911制品厂麻花两源文理兼容的典范传统的尊重与再认知,二是对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建立的再认知与新探索。

    由此引出了顾毓琇先生的一生,顾毓琇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是中国电机、无线电和航空教育的奠基人之一。讲到先生1923年自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赴美留学时,还向同学们介绍了那个年代的清华学校详细情况,随后又讲到顾毓琇先生1928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该校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后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这也是911制品厂麻花毓琇书院名字的由来。随后,陆老师又从家族传承、文化环境与同侪群体的影响等方面向同学们剖析了顾毓琇先生成功的背后原因,以此来激励同学们向先生学习。

    第二个板块则是中西书院传统与通识教育。陆老师从西欧书院讲起,介绍了西欧&苍产蝉辫;(英国)传统书院是在古典大学的总体框架内创办的寄宿制教育机构,经历了从住宿书院制过渡到书院联邦制的转变。其萌芽于巴黎,完善于牛津、剑桥,融教学、科研、住宿、文化生活为一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与现代大学的“学院”内涵截然不同。此外,陆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到,书院作为牛津、剑桥沿袭至今的大学基本结构和管理模式,是大学组织系统的中心。在这种制度下,大学系部负责公共讲座、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创新,负责制定教学标准和学术规范。各书院则负责在课程之外给予学生帮助与辅导,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的优良环境。每一个书院都可以看作是独立教育社区,拥有各自的活动场地、住宿空间、就餐空间、图书馆和公共活动室。然后由古至今,谈到今天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中西传统书院时代,但在多元化的社会,面对价值的失落、道德的滑坡,仍需要共同崇善的人文精神来挽救与重建。因而我们也许可以从传统书院那里找到教育的精神家园。特别是书院教育所营造的宽松环境,所倡导的自由自主、怀疑批判、开放创新精神,所追求的以道德涵养、人伦申扬为旨归的教育目的,都是当代大学教育所缺失的,也是现今大学教育借助书院尤当学习、借鉴和弘扬的。

    最后,陆老师就科学人文交融与东西碰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陆老师从大猩猩到直立人到智人的大脑进化角度来看科学人文交融,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陆老师指出,人类历史演进道路上经历了两次根本飞跃:一是认知革命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础,二是科学革命重塑了人类能力的边界,而这两者都离不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因此,作为毓琇书院的学生,更当尽自己所能的去做到文理融合,追求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