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911制品厂麻花2021级《花卉园艺产业化》研讨课侧记

    发布时间:2021-05-10 点击次数: 作者:苏童 王晨雨 殷振钧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茂绿满繁枝,青梅结子时。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苍健嶙峋,遒劲倔强,凌寒傲放,坚忍不拔,与中华民族精神吻合。4月26、27日晚上,在王保忠教授指导下,创新创业课程《花卉园艺产业化》1班和2班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研讨课。以梅花为主题,同学们深入交流学习成果,并对梅花产业化提出了创新思路。

    同学们不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深入校园进行花卉植物形态结构辨识,而且到苏州古梅保护实验园、临夏紫斑牡丹引种园、高淳康之源牡丹基地、南京池杉湖国家公园等进行野外专业实习及创新创业实践。同学们熟练掌握100多种花卉植物辨识方法,积累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课前,此外,邀请吴中劳动模范、苏州盆景造型技艺传承人、苏州鸿运盆景园艺公司董事长周斌芳,做专题报告《苏州盆景与景观造型树的创作技艺及其创新应用》。同学们围绕梅花生物特征与生态习性、发展历史、梅花典故、咏梅诗词、生产生活、青梅营养与保健功能,研读了大量论文,掌握了梅花产业科技前沿。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研究,制作了内容详实、形式优美的展示课件。最后,以多媒体方式,在课堂汇报成果体会,畅谈观点看法。

    课堂上,以历史文化、品种资源、保健功能与开发利用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梅花产业发展。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发言踊跃,老师点评乐在其中。殷振钧和王国彪介绍梅花种植技术,张子晔讲述梅花花形,苏童和王子旭介绍绿萼梅、黄香梅。耿玉倩、吴婉蓉、李亮、申翱、章欣茹等讲述梅花历史、种质资源特点。谭昕煜、张嘉木分析梅诗词,让同学们领略古人对梅高洁品质的赞美。温丽婷、谭允之、葛家宁、杨海良、孙志朋、贾葳等,鉴赏了陆游苏轼等诗词中卓绝孤清、相思友情与高洁孤傲的梅花意象。古梦源解析了院体画和墨梅流派,让梅花在同学们心中又增添一份神韵。王教授点评说,历史文化在花卉产业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依托独特人文底蕴,梅花产业化才能更上一层楼。

    黄帅、徐蕾洁、邱静、李颖、高悦等聚焦“舌尖上的梅花”,分析食药同源价值,《山家清供》梅花食谱成为关注的热点。刘澳洋、陈圣霆以“吃梅”为话题,讲述花馔文化、梅汤饼、梅粥、汤绽梅与梅酒。彭自远分享简提其神、以虚透其形、以雪显其美的摄影技法。刘宇昊另辟蹊径,展现梅花紫砂壶创作技巧,令人耳目一新。同学们分享青梅知识,饶有兴趣地探讨青梅酒酿造工艺。任文晓强调青梅柠檬酸作用,谈曦、石若依、刘子元、也尔那尔、陈子凡、任文晓等阐述青梅保健功能及产业技术。就青梅产业化,王教授提出了技术创新、市场导向、现代理念与生产商品化为核心的科学发展道路,最大限度提升附加值。

    产业化是课程的重点。王保忠教授说,当务之急是梅产物的定位问题——契合大众心理,符合社会潮流。传统产物多盐高糖,但现代追求原汁原味,体现口味、营养、健康与时尚。章欣茹提出花情预报与青梅文旅,而谭昕煜提出梅文化资源民俗化,创新梅花节,扩大影响力。杨一诺说,梅盆景应结合互联网,加大线上宣传,开拓电商领域。

    讨论课不同于传统授课,它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分享知识和思想交流的平台。同学们独立思考,锻炼表达能力,并在交流互动中获得启发。本课程融合教学实践,启发思维,形式创新,在同学们中获得了优良口碑。此外,王老师对待科研和教学严谨认真的态度,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着研讨课圆满结束,“花卉园艺产业化”课程也接近尾声。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学习实践起点。同学们将抱着对花卉园艺的热情,将所学应用到未来的创新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