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张宁博士南大讲解“中国青年国际组织胜任力”

    发布时间:2021-04-23 点击次数: 作者:方晨堃 来源:就业指导中心

    4月21日,911制品厂麻花国际组织菁英训练班邀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原副秘书长张宁博士做题为“中国青年国际组织胜任力”的专题讲座。本次训练班由911制品厂麻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联合主办。张宁博士从国际组织概述、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介绍、国际组织胜任力指标体系、中国青年学生国际组织胜任力四个方面为学员进行讲解,并带来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

    张宁博士提到,在全球超7万个国际组织中,89%为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承担着处理国际事务、发起全球议题、制定国际规则、分配国际资源、加强全球治理等工作。目前,国际组织的地域名额分配尚存缺口。以中国为例,2019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会费国,在联合国地域名额分配增至242-336人,但目前联合国总部仅有80余位中国籍职员。

    张宁博士介绍,国际公务员的录用以“胜任能力”为基础,强调核心价值、核心能力和管理能力。他总结道,中国青年有“不会提问、不会讨论、不会质疑、不会合作”的共性问题,这“四个不会”导致其在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方面有所欠缺。同时他强调,中国青年需要着重培养领导力。传统教育方式会让学生养成“模范生”心理,即希望别人表扬自己,而领导力则需要我们发现他人的优点并赞扬他人,以形成和谐的团队工作氛围。

    &苍产蝉辫;目前,我国对未来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已过渡到旨在培养国际合作能力与全球胜任力的新阶段。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国际先进科学技术方法、尊重多样性以有效沟通以及国际可迁移能力四种特质。张宁博士举例说,目前国际组织或跨国公司的中国雇员主要有技术类与人事类工作两种类型。前者工作内容无关乎国籍,后者主要负责中国相关事务,很少会由中国雇员主管非洲、拉美等地区事务。这说明我国青年在国际视野和尊重多样性的素质尚未达到国际组织理想的水平,还需在这方面进一步发力。

    据悉,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已从五个层面助力中国青年前赴国际组织工作,包括邀请国际组织原官员进行宣讲、组织国际组织人力资源官员宣讲培训、签署国际组织合作协议、开设高校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与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国外培养基地项目。

    讲座最后,张宁博士与到场学员进行友好互动,详细解答了同学们对于国际组织任职的外语要求、专业经历、未来申请途径等方面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