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11制品厂麻花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新文学的现实关怀”学术研讨会在911制品厂麻花仙林校区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
开幕式由911制品厂麻花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张光芒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何锡章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程光炜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陈国恩教授、主办方911制品厂麻花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王彬彬教授分别致辞。
开幕式后进行了两场主题发言。王彬彬、杨剑龙、陈国恩、王尧四位教授引领听众进行了深刻的思想之旅,分别就北洋军阀集团尊孔和新文学人士反儒的关系、现代中国智识阶级问题、曹禺《原野》的逆向性构思、西南联大的文学教育进行阐释;程光炜、贺仲明、方维保、沉杏培、王洪岳五位教授围绕着路遥兄弟失和原因、“打工文学”的蜕变与新生、非虚构写作的纪实性与文学性、新世纪长篇小说中的善恶伦理、“归来诗人”高平创作中的现实关怀等展开了辨析和论述。
下午的专题研讨妙论迭出,30余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报告,10位学者进行了深度评议。第一场讨论主要聚焦于思潮研究,姜建、曾攀、张文诺、程小强、林敏洁等八位学者围绕周氏兄弟研究的相关议题进行了阐发,既有对启蒙思想、五四文学的考释与新见,也有运用版本学、文学与电影的互动关系等多元方法进行的再解读。第二场讨论会集中对现代杂志、剧演、译介等文艺形态展开探究。赵普光、李跃力、葛飞、马俊山等八位专家的发言,既有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探讨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又有从话语生产、民族形式的创造性转化等角度对延安文艺进行的探究,展现了另一重研究空间和学术视野。在第叁场研讨中,周志雄、刘俊、张堂会、王文胜、陈进武等八位学者就当代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对话,既有从宏观角度对当下文艺创作的现实方向进行的反思,也有从灾难写作、当代女作家婚恋叙事、新世纪散文等多个议题展开的细部探究。第四场研讨中,毕光明、庞秀慧、王艳芳、李森、李章斌等十位学者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聚焦当代文学创作,以诗性审美的语言深入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内在肌理。
此次学术研讨会成果丰硕,众多专家聚焦中国新文学的现实关怀,就新文学作家的现实感与历史感、新世纪文学的现实关怀及其反思等相关议题展开研究,探讨未来文学发展的走向与可能,引发了广大学者、听众的共鸣,拓展了新文学研究的空间,极大地推动了学科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