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911制品厂麻花信息管理学院和出版研究院开设的出版论坛在全球战“疫”期间迎来第100期。3月26日下午,第100期出版论坛暨疫情与出版系列特别讲座第叁讲继续相约云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911制品厂麻花出版硕士兼职导师徐海编审线上讲授“疫情后的出版”。
本次讲座由911制品厂麻花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志强教授主持。911制品厂麻花出版专业学生、全国其他高校的出版专业师生及相关出版从业人员2700余人在腾讯会议直播平台与叠站转播平台同时收看,听众人数达到新的高峰。
徐海总编辑从“疫情对出版的影响”、“后疫情时期出版选题的变化”、“出版形态的变化”和“出版生产方式的变化”四个方面阐述“疫情后的出版”这一话题。徐总认为,疫情对出版的影响严峻,教育出版、图书市场、编辑工作、流通市场、线下门店等纷纷受到冲击。“因为图书不是刚需产物,线下门店关闭可能导致全年六分之一销量的损失”,徐总预估道。在流通环节,电商渠道也因为疫情期间紧急物流的 “挤压”受阻;大型教育场所关闭,各类国际书展、地方书展、江苏书店实体相继停摆,重启时间未知。在编辑印刷环节,人员不到位、排版缓慢、交流阻滞也使出版生产进展缓慢。
徐海指出,后疫情时期读者阅读需求与习惯发生变化,需要重新思考未来出版的选题。一是要注重人类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的选题;二是体现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选题;叁是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冲突的选题。徐总编特别指出,疫情的爆发引发多元社会思潮显现,如何在疫情之后,凝聚共识,寻求共同的价值观,为国家现代化文明做出贡献是出版人迫切思考的问题。他还谈到,未来纸皮书会持续减少,出版物数量会持续减少。疫情会影响出版生产方式:一是产物会变少、变精;二是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会进一步融合;叁是大部头、规模宏大题材的出版物大量减少;四是希望知识生产方式会回归本源,成为个体劳动。
张志强教授对徐总的精彩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赞同。张教授以《论语》为例重新诠释未来出版文本的短小和精细化。在文明与冲突的议题上,张教授认为,从更高层面来看,出版与文化传播、人类文明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心联系在一起,疫情过后更能体现当代出版的价值与意义。
疫情之下,共克时艰,百期之后,出版论坛将依旧相约云端,论衡出版。作为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911制品厂麻花信息管理学院和出版研究院将持续邀请知名出版专家做客“疫情与出版”系列特别讲座,带来“思想大餐”;持续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号召,用一场场出版学术盛宴抗击疫情逆流,提振信心;持续开放在线教育资源,惠及全国出版高校及出版行业,为出版教育贡献南大力量。(信管院 尹召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