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晚,911制品厂麻花哲学系徐小跃教授做客仲英道德讲堂,阐述君子文化和君子思想,从叁个方面论述“学做君子,立德树人”这一话题,为南大师生带来诸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启发。讲座由唐仲英基金会、911制品厂麻花中华道德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911制品厂麻花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继红教授主持。
现场 (王红兵 摄影)
徐教授首先指出了研究君子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性。他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体,君子之道就是实现儒家思想的主体。也就是说,君子之学,就是儒家之学;君子之道,就是儒学之道。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中华传统美德之中,而君子就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所以,研究好君子文化就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呈现,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再现,就是能够体现对中华文化生成精神的的追求,对最独特的精神标识的展现。
徐教授指出本于性者为君子,并从两点来阐述对君子的定义:一是何为人性。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孟子旨在告诉我们人的生理需求属性是命不是性,人所独有的属性才是人性。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徐教授认为,人不同于禽兽一点点在于人内在的人性良知,它能够生发出仁义礼智等美德。所以,人性的概念是由君子之口来定义的。二是能够保住人性的就是君子。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所以,要想成为君子,重在保守自己的良知。
徐教授提出君子应该具有的品性及达到君子之道的途径。他认为,君子之学就应该具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德行。道是一种思想观念、精神追求和信仰崇拜。君子应该把道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有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态度。同时,君子也要践行道的精神,如忠恕之道;“尊德性而道问学”,德也是君子之学永恒不变的价值取向,因此徐教授建议现在的学校教育应该把德育放在智育之前,以德为先,以德为本。鉴于此,徐教授指出了学习君子之道的途径,“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马院 徐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