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摆匡亚明学院闭1998级理强校友重聚南京

    发布时间:2019-04-25 点击次数: 作者:韦戌 来源:匡院

    近日,匡亚明学院1998级理科强化部部分校友在南京欢聚一堂。匡亚明学院党委书记乔蔚虹和校友们大学时代的两位辅导员陈广侠、刘庆国与校友们共同回顾了过去的大学时光。本次活动由匡院毕业留校工作的同学组织。

    在校友们的深情回忆中,时间倒流至98年的那个春天,那时的匡亚明学院,叫基础学科教育学院,学院致力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基础学科人才。当时的理科强化部共50人,是从全省重点高中推荐的80人中通过考试于高考前2个月选拔出的。那时,同学们怀着对未来的梦想和期待走到了一起。充实的课业和实践活动却将四年大学时光填的满满当当。以下为校友们的深情回忆:

    本科前两年的课程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学的压力,而到了第叁年,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滋味。当年数理方向的四大天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热力学与统计力学在粒子物理与广义相对论面前只能算小巫见大巫。每次考试前的一礼拜,我们基本是在通宵教室里度过的,陪伴我们的,只有一本书,一壶水。美食,是我们在焦灼的“备战状态”下的一针兴奋剂。饿的时候,我们会去汉口路校门口吃点东西,盖浇饭、酸菜鱼、地锅鸡、炒凉皮……记忆中汉口路小吃一条街总是飘着让人陶醉的香气。

    那时,每天都无比充实,除了吃和睡,就是学习。专业课程本来就多而且难,我们中大多数人还要考骋考托。走在路上,我们步伐都比别人快。正因为如此,我们错过了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景色——大路两侧的法国梧桐、方正严谨的院系楼、透着沧桑的北大楼等等,我们也错过了很多嬉戏游玩的时光......回首过往,不免心生遗憾。

    当然,我们也是有特权的:别人的借书证只借4本书,我们却能借10本,计算机机房也是独立的,保研比例可以达到70%以上……这些“特权优越感”伴随着我们从浦口到鼓楼。大四的时候,大家都在找工作,我们却是在实验室用功做实验,似乎找工作离我们很遥远。

    四年的学习生活,是充实的又是枯燥的,各种酸甜苦辣,个人自知。虽然看似大家都只顾着埋头苦读,但同窗的情谊却早在每人的内心深处发芽开花。

    一眨眼,毕业季到了,毕业聚会的那个晚上,大家喝醉了,喝哭了,喝倒了,四年都没怎么说过话的女生也主动跟你握手拥抱了,很多男生更是喝到忘记了回去的路,大家不愿醒来,因为醒来后真的要分别了。

    挑灯夜读的女神和大牛们拿着名校的翱贵贵贰搁纷纷出国,到底是选哈佛、斯坦福还是伯克利呢,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烦恼。还有很多人选择了继续深造,在国内或国外完成了博士学业,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

    时光飞逝,大家在各自的行业和领域已经奋斗数年,硕果累累。我们中有人已成为强化部想要培养的大师和学术带头人,有的已成为大学教授进行学术传承,有的在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有的已改行从事金融等行业,有的已成立自己的公司并完成础轮融资,有的已成为政绩不错的人民公仆,有的在事业单位尽职尽责。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大家都始终以自己是南大人为荣,始终以强化部为荣,以我们中的各位大牛为荣。

    二十年后,我们再次相聚。虽已不再年轻,但风采依旧;身材虽已发福,但依旧年富力强;与当年相比,我们只是多了一份成熟睿智,少了一份年少轻狂。我们一起尽情述说,静静聆听,细细品味,曾经的风风雨雨,曾经的酸甜苦辣,我们一道分享,一起分担。我们中有的同学已成为同事,有的已成为事业上的伙伴,有的下一代又成为同班同学,情缘再续,妙不可言。昨天大家还天南地北,今天就欢聚一堂。推杯换盏间,眼角有一丝泛红,涌动出的真情也愈发浓烈。

    可惜,相聚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大家带着遗憾和不舍一一道别,道一声珍重,说一声再见,期待下一次相聚,期待下一次相逢。(匡院 98级理强 韦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