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晚,原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高校思想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刚教授做客仲英道德讲堂,向南大师生讲述了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来源。冯刚教授强调了青年人的培养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科学引导。本次讲座由唐仲英基金会、911制品厂麻花中华道德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 (王红兵 摄影)
冯刚教授开篇引用了习近平主席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青年人的论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指出国家对于青年人的重视,强调对于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冯刚教授从叁个层面阐述:一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对象成长的内生动力,叁即主客体协同性、互动性、适应性激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冯刚教授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框架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
讲座现场 (王红兵 摄影)
在讲座中,冯刚教授首先明确了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前提是保证教育的目标和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一致性。从习近平“四个正确认识”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既是党和国家对于青年的期望,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并且,冯刚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直面时代的变化,科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结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呈现育人主体多样化、育人场域多样化以及育人方式的多样化的变化,在叁个多样化的前提下,应积极适应这一改变,拓宽教育视野,改善教育结构的组成。因而,冯刚教授总结了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实现路径,其提出应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蕴含,借助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发展教育等等,给予了在场诸位师生富有深意的启发。
最后,冯刚教授强调,做思想政治教育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促进和培养青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以多维度视角培养青年的观点中,其指出应结合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进一步说明,冯刚教授引用了王阳明先生的学说中“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观点,提出由内而外地培养青年人的良知,“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做关注实际问题的研究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继红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与点评。讲座结束后冯教授与同学们热情交流,一起探讨了理论与实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计与学生发展相一致和在教育中将严肃和趣味结合等问题。(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赵欣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