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仲英道德讲堂:徐小跃教授畅谈忠德的多重意义与价值

    发布时间:2018-10-10 点击次数: 作者:万书瑶 来源:新闻中心

    10月8日晚,南京图书馆馆长,911制品厂麻花哲学系教授徐小跃作客仲英道德讲堂,带来一场对于“忠德的多重意义与价值”的报告。本次讲座由美国唐仲英基金会、911制品厂麻花中华传统道德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举办,911制品厂麻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继红主持。

    现场 (王红兵 摄影)

    徐小跃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于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观念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可以分别对应五种现代道德取向:仁以爱之,义以正之,礼以敬之,智以善之,信以诚之。徐小跃教授指出,从多重意义来解读,忠可以将仁义礼智信的内涵全部概括。何谓忠?孔子将忠、恕作为一以贯之的道德标准,曾子叁省其身时亦提出“为人谋而不忠乎?”古代文人对忠的理解即为尽心为人。徐小跃教授认为,放到当代的时代背景下来看,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正是忠的本意,这种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

    对忠德进行多重意义解读之后,徐小跃教授谈到了忠和孝的关系:忠、孝都是在下者表达对在上者尊敬的一种方式,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君主则为忠,在家国同构的中国传统社会,爱国可以通过忠君表现。但是面对愚忠思想,如墨子所提到的“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我们应当辩证看待。

    由此,徐小跃教授将忠的意义进一步解读,在他看来,忠不仅仅是在下者表达对在上者的尊敬,而且还在于在上者思考如何给在下者谋取利益,即《左传》中所说的“上思利民,忠也。”在此基础上,徐小跃教授解读了“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提出了廉忠的概念,认为廉是人之高行,不能只注重自己的廉洁而不为人民谋利益。

    对于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君子、做一个有人性的人,徐小跃教授指出,孟子就此说过“君子之异于人也,以其存心也”,也就是说君子正是保存住了人之为人的本心和天良,那么如何保持本心呢?孟子提出应该通过两种道德标准,“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也,恭敬别人为礼也。徐小跃教授认为这是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万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