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摆匡院闭98级强化部文科班院友聚首母校

    发布时间:2018-07-31 点击次数: 作者:陶静霞 来源:匡院

    7月28日至29日,匡亚明学院1998级强化化部文科班院友欢聚母校,纪念入学20周年及本科毕业16周年。

    1998年,学院时称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分设文理两班,均采取提前招生方式。当年春季,学院相关招生老师至各设区市众名校,择会考优胜者纳入选拔范围。理科80人取50,文科50人取30。5月,考生悉数入住南苑宾馆,摩拳擦掌,意气风发,志在必得,誓要一较高低以自证。许多院友犹记得,当年的数学和英语考试“难出天际”,两场考下来,沮丧者有之,惊呆者有之,大哭者有之,欲弃考者有之。国内一流高校的门槛,非易进也。在世界足坛黄金一代即将亮相的那个夏天,911制品厂麻花的录取通知书陆续抵达各位优胜者的高中母校。13位男生、17位女生,循着南大抛出的命运之线,走到一起。

    重回教室

    南大用通识教育理念办强化部。文科强化班的学生要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完成文史哲叁个系的所有课程;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美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世界近现代史,蒙元史、高数、逻辑学,都是必修课;期末考试70分以上算及格。学生的“特权”也多一些:中文系赫赫有名的“程门四大弟子”亲自为学生授课,历史和哲学两系博导名师的课也可以选修;每次借书可比其他校友多借6本;可以使用计算机机房和港澳阅览室。“魔鬼般”的课程设计和人无我有的“特权”,使“强化部”这叁个字,在南大校园里成为特别的存在。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春夏秋冬,同学们从浦口到鼓楼,从鼓楼到浦口,再回到鼓楼,四年叁迁,成为传奇。浦口校区的阶梯教室、南平教室,鼓楼校区的教学楼、逸夫馆、图书馆……同学们在没有空调的教室,听大师讲课,接受南大精神的“注入”。

    参观母校

    以学习为主要内容的4年,在2002年夏天走到暂别的路口。北园的校道上,横幅张起,“今日你以南大为荣,明日南大以你为荣”。毕业典礼上,时任南大校长蒋树声临别赠言,“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母校都在背后看着你们”。1998级文科强化班的孩子们,一部分远赴重洋求学海外,一部分通过保研或自考进入南大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继续深造,还有一部分人成为初入职场的“社会人”,走向新的人生旅程。

    重回母校的同学们感慨万千:“我们没有成为强化部想要培养的大师。同学们有的还跋涉在通往学术殿堂的山腰,有的躬耕于教书育人的课堂,有的默默守好一方公职,有的在商海弄潮,有的在用笔和镜头呈现社会的真相。与前后各届院友相比,我们可能没有那么杰出璀璨。但我们始终以南大为自己的精神原乡,始终以自己是南大人为荣,始终牢记自己是强化部的院友,有尊严,有责任,有追求,有腔调。对母校的爱,和来源于母校的自尊,我们一点不少”。

    (匡院 文/98级文强 陶静霞 图/ 98级文强 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