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1日至13日,丹麦奥胡斯大学荣休教授、欧洲科学院人文学部主席、四川大学、国际权威杂志Orbis Litterarum主编Svend Erik Larsen教授应邀来访,与我校师生畅谈“文学学术国际化”及“视觉文化研究”问题。
4月12日下午,尝补谤蝉别苍教授走进高研院的仙林颁308报告厅,参加由高研院和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文学学术国际化的方法与策略”学术工作坊并发表主题演讲。高研院院长周宪教授主持工作坊,同时邀请我校外国语学院教授、艺术学院院长何成洲与台湾大学外文系廖咸浩教授担任嘉宾。
![](/__local/3/BF/14/C1E364A6CB8D5D8EDC46C46C9F6_AB8C3FD8_13CCC.jpg?e=.jpg)
本次工作坊围绕文科国际期刊发表、国际出版著作、国际学术规范以及文科学术国际化的策略和路径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Larsen教授详细介绍了文章和著作发表中的规范化格式、功能、资料获取渠道、写作语言、出版社和投稿系统等方面应该注意的细节和问题,强调学者们在国际期刊发表中应该具有严谨的态度和较高的学术素养,并建议青年学者们笔耕不辍地进行学术创作。此外,Larsen教授还介绍了Orbis Litterarum期刊严谨的审核机制和审稿系统,并鼓励学者们勇于尝试,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提高学术能力。Larsen教授的演讲引起在场师生的共鸣,学生们针对在国际期刊中发表的问题与Larsen教授展开讨论。在互动环节最后,我校何成洲教授高度赞赏了Larsen教授的演讲,并提出了在文学学术国际化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他特别指出,学者们在学术写作中要充分了解读者和自己的优缺点,并用严谨诚挚的态度对审稿意见做出细致的回馈。他建议青年学者们要培养广博的文化修养,拓展全球化的学术视野。
4月12日晚,Svend Erik Larsen应邀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视觉文化研究新论”的讲座,何成洲教授主持讲座。在讲座中,Larsen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们面对视觉图片时的感知过程,运用有趣的图片展示完全感知过程中的四项思维机制:维度、色彩、外展和运动。他将视觉理解的三阶段归纳为感知、明觉和解读,并以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和美国作家史蒂芬·克莱恩的作品选段为样本为大家分析文学文本阅读和视觉媒体感知的差异,最后,Larsen教授通过一段由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改编的电影选段总结文本及当下最常见的视觉媒介——电影之间的叙事视角差异。面对Larsen教授生动、新颖的视觉文化研究方法解读,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提问,分别从中外文学和文艺、绘画艺术以及跨媒体叙事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Larsen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的困惑,将讲座讨论气氛推向高潮。
![](/__local/4/32/22/0B6E4347E8F328BF001DCA1B71D_9278EFC9_16C35.jpg?e=.jpg)
Larsen教授以风趣的方式为大家演绎了文本阅读的方法,这与911制品厂麻花“悦读经典计划”的初衷一致,即让学生能够以愉悦的心情面对书籍、以智性的思维理解经典、以美妙的阅读求学益智。Larsen教授是文化史、思想史、符号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著述丰硕。他曾多次访问我校。(艺术学院 高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