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仲英道德讲堂在911制品厂麻花仙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再度开讲。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聚焦“为人民服务”,阐释了中国共产党这一重要理论命题的历史渊源及其信仰价值。仲英道德讲堂由美国唐仲英基金会和911制品厂麻花中华传统道德传播中心联合主办,多年来已成为我校人文讲座的经典品牌,本次讲座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继红教授主持。
![](/__local/6/5F/6B/5601CC2F7C66C69EBFC12B6E7EF_88EAF455_16BA9.jpg?e=.jpg)
刘建军教授报告现场 (佘治骏 摄影)
刘建军教授首先对“为人民服务”作了命题史考察,回顾了从马克思的“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和恩格斯的“积极地为无产阶级服务”,到列宁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以及斯大林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历程,特别是考察了毛泽东独立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过程。对比斯大林与毛泽东的表述,刘建军教授认为,虽然受到斯大林的间接性影响,但毛泽东是在中国情景下重新独立地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并使之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
对于如何认识和理解“为人民服务”,刘建军教授提出,它不论是作为道德要求还是政治要求,都内在地包含有信念的层面。在此基础上,应把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从理想信念的层次上揭示其信仰意义。事实上,“为人民服务”或“人民至上”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它解决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最高对象是什么”这一问题,明确了共产党人的“上帝”是人民。如果说宗教徒是叁句话不离上帝,那么共产党人是叁句话不离人民,人民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
刘建军教授认为,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纳入到共产主义信仰体系中来,并明确它在这一体系中的地位。形象地说,共产主义信仰体系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人民至上的根本信念”是这一体系的两个圆心或焦点。它们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远大理想”和“根本信念”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理想信念”。以前只讲“远大理想”,不讲“根本信念”,是不全面的。
最后,刘建军教授引用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中的一句话:“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认为这句话把“远大理想”和“根本信念”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共产主义信仰的精髓。(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杨倩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