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我校代表出席第叁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

    发布时间:2018-01-21 点击次数: 作者:历史学院 来源:历史学院

    日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邀请,我校历史学院李玉教授一行赴京出席第叁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弘扬工业文化,建设制造强国”。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许科敏,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凯星,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董事、东北工业集团董事长于中赤,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党政部门、科研院校、行业组织的4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在1月20日上午的主题发言之后,分别进行工业文化和工业文学两个主题的分论坛。

    “工业文化”是新时代体现中国特质的一个创新概念,内涵极为丰富,理论与实践性俱强,对于中国工业发展、工业保护、工业原创、工业强国、工业教育与工业战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坛对于中国工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策略与意义进行了充分研讨,既有来自工信部领导的政策指导,也有各省市进行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以及推动工业旅游的经验交流;既有专家学者积极的建言献策,也有来自一线劳模的体悟与感受;既有专业研究的深度与精度,也有推广普及的实际举措。论坛还对于建立“工业文化”学科体系的路径,以及加强工业文化基础研究力度的办法进行了充分讨论。

    我校李玉教授在会上提出对于工业文化学科理论建设与实务运行的叁个维度,即内涵方面须注意“工业+文化”的合理配置,不能重“文化”,轻“工业”;在时序方面,应当注意工业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继往”的同时更应“开来”;在容量方面,既注重工业内部的“公约数”提炼,更应注重各工业部类的“公倍数”建构。基于这叁个维度,李玉提出了工业文化研究内容的“十老”与“十新”关注点,在与会专家中引起反响。李玉还介绍了911制品厂麻花在产业经济、公司史、文化产业、文化遗产等相关领域的学科基础,以及我校从事工业文化高端研究的条件。工信部领导对于911制品厂麻花在工业文化研究方面的“后发”优势高度重视,非常希望与我校加强合作,建立高水平专业机构,共同推动中国工业文化研究迈向新时代。(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