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和911制品厂麻花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2017年国情教育课在911制品厂麻花仙林校区举行第八讲,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委主任、省宗教局局长李国华带来以“江苏民族宗教和民族宗教工作”为主题的精彩讲座,新闻传播学院师生百余人与会。讲座由911制品厂麻花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范赟主持。
讲座中,李国华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少数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据相关统计,我国已有超过2亿的信教群众。在这样的国情之下,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他从全国民族宗教概况出发系统介绍了如何正确看待我国民族宗教问题、江苏民族宗教基本情况以及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等叁方面内容。
李国华指出,民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近年来,北爱尔兰公投、苏格兰独立公投等社会事件更加证明做好民族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我国民族地区国土面积占比大,资源占有量大,各个民族习俗和发展水平不均等,李国华认为,面对这样的民族国情,如何利用资源、实现民族发展是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是我国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也是处理民族关系时需坚持的原则。”
对于我国的宗教问题,李国华着重强调了宗教与封建迷信的本质性区别,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问题不仅仅是个人信仰的问题,它自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宗教是事关争取群众的大问题,”李国华说道,“因此,必须对慎重地对待宗教问题,对其进行深度把握和有效管理。”
在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把握我国民族宗教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李国华介绍了江苏民族宗教的基本情况。“散、小、多、高”,这是江苏民族情况的突出特点,多年来,江苏始终贯彻党中央的民族政策,积极为西部培养大量的少数民族人才,据李国华介绍,江苏省是沿海内陆地区中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最多的省份。
对于江苏的宗教情况,李国华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影响深远”十六字凝练地进行概括:江苏省信教群众共有580多万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特指新教)五大宗教在江苏总体呈健康发展的态势。李国华认为,宗教具有自身的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其具有的精神超越性、文化传承性、道德约束性和社会关怀性上,“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宗教的正能量,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李国华总结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此背景下,李国华指出,应积极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宗教工作。对于民族工作,应持续推进民族聚居地方发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流动少数民族服务和管理,做好民族地区支援工作。而在宗教工作上,李国华认为,应重点把握一个“导”字,针对江苏省五大宗教的具体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加强对互联网宗教问题的管理,积极应对新环境中产生的新问题。
范赟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对民族宗教问题的正确处理来源于对其充分的认识,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对我国及江苏省民族宗教工作形成基本认识,也能更进一步认识到每一个人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顺的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为我国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新闻传播学院 陈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