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仲英道德讲堂:郭齐勇谈礼乐文明

    发布时间:2017-10-25 点击次数: 作者:黄芮雯 朱赛飞 来源:新闻中心

    10月24日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及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郭齐勇作客911制品厂麻花仲英道德讲堂,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探讨礼乐文明的精彩讲座。来自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等多个院系的百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继红教授主持。

    郭齐勇谈礼乐文明 (王红兵 摄影)

    何谓“礼”?一直以来是人们追思的重要问题。在郭齐勇看来,儒家的礼起源于习俗,是社会生活的规范、规矩,包括冠、婚、丧、祭、朝聘等等,每一种都有其具体的含义。礼乐文化孕育了儒家的土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这样的基础上重构了礼乐文明,提扬了其内在价值,并使其理想化、系统化。

    郭齐勇认为,儒家的礼乐文明具有宗教性,包含了对人的终极关怀。礼本于天地,礼不仅是人间的秩序,也是天地的秩序,宇宙的秩序,在这一意义上,天地就好像我们的父母。这是中国文化的特殊处。同时,儒家礼乐文明涉及政治正义和社会治理,像《周礼》等经典,展示了先秦儒家的理念和制度设计,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对弱者、最不利者的关爱,这些制度和追求提升了人的素质,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郭齐勇指出,儒家礼乐文明还包含着深厚的生态智慧。传统儒家认为天地是万物之母,万物都由天地生生而来,天地是一切价值包括生态价值的源头,人应该怀有对天地山川的敬畏,爱护事物,对于物的使用要爱惜,按时取用,不过分,不竭泽而渔。这是儒家通过礼法制度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这种文化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

    讲座现场 (王红兵 摄影)

    叁礼中有关人的教养与人格成长,特别是君子人格养成的智慧,体现了儒教文明的特色。在郭齐勇看来,这是礼乐文明中的道德理性和君主人格。他表示,儒家教育是多样、全面的,其内核是成德之教,其目的是培养君子,成圣成贤,其方法是用礼乐六艺浸润身心,以自我教育与调节性情心理为主,其功能在于改善政治与风俗,其特点是不脱离平凡生活,知行合一、内外合一的体验。

    对于儒家礼乐文明中的艺术和美学精神,郭齐勇表示,礼主异,乐主同。乐是艺术,其本质在于和,乐是美与仁的统一。乐以积极的方式,顺乎人的情感,对于人的精神、人格的修养及社会移风易俗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郭齐勇谈到儒家礼乐文明的现代意义,涉及到礼乐在政治、社会、生态、个人等多个层面的价值。郭齐勇认为,礼乐文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对解决现代社会危机问题、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这需要我们好好学习古代的礼乐文化,继承和创造性转化它。

    郭齐勇是国家级教学名师,2017年获评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与副执行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现仍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之精神》《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儒学与现代化的新探讨》《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熊十力哲学研究》《守先待后》《文化学概论》等。(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黄芮雯 朱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