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仲英道德讲堂:尝补谤蝉别苍教授讲述跨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危机

    发布时间:2017-10-23 点击次数: 作者:赵钰琳 来源:新闻中心

    2017年10月21日,欧洲科学院副院长、丹麦奥胡斯大学荣休教授SvendEnk Larsen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主题为“西方、东方与当代世界:道德危机”的讲座,阐释跨文化背景下出现的道德危机。911制品厂麻花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何成洲主持讲座。

    Larsen教授讲述跨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危机 (佘治骏 摄影)

    对于“道德”这一概念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涵义,尝补谤蝉别苍教授是这样理解的:一方面,道德是一个地域、同一文化背景下的特定人群共享的价值观念的总和。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道德都不能成为普世道德。这是导致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道德危机愈发突出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道德不同于可以通过文字确定下来的法律条例,道德更是一个实践层面的概念,通过不同的人类行为反映出来。因此,道德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不同代际之间往往存在不同的道德观念。

    尝补谤蝉别苍教授为了更直观地体现东西方道德观念的差异,向师生们展示了几张不同国家的人质被释放回国后的照片。第一组照片中,从伊朗归来的美国人质骄傲地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表明美国人认为人质是为了祖国遭遇不幸的民族英雄,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使人们对人质的道德判断是积极向上的;第二组图片中,被伊斯兰国释放的土耳其人质簇拥在向人群挥手致意的总统身边,表明土耳其媒体强调是政府使得这些人质得到解救,对人质事件道德判断的焦点不再是个人,而是政府;第叁组图片中,被塔利班释放的韩国人质向人群鞠躬致歉,韩国人认为人质是祖国和家庭的耻辱,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使得他们认为人质在道德上是错误的。这叁组对比鲜明的照片生动地说明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事件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道德判断。

    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恐怖主义、地区战争导致的移民问题、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的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危机、因不当的金融行为导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都与道德危机紧密联系。面对跨文化交流下的道德危机,尝补谤蝉别苍教授提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法:一个国家应该摒弃传统的“以眼还眼”的报复手段,国家之间应以和平为目的,共同寻找将某一道德问题至于具体情境下的途径,最终达成面向未来的协商与和解。

    尝补谤蝉别苍教授详尽的理论阐释与对当今世界主要道德问题的看法,引起了在座师生的共鸣。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国家推进法制化建设的同时,道德对社会的规范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尤其在跨文化背景下,面对不同的道德观念,我们应秉持开放积极的心态,求同存异,以审慎的态度应对道德危机。

    据悉,本次讲座是“仲英道德讲堂”系列讲座之一,由美国唐仲英基金会和911制品厂麻花中华传统道德传播研究中心主办,旨在通过邀请国内外研究相关领域的优秀学者,构建中华优秀道德的传播体系,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赵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