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胡阿祥教授与新生畅谈“爱上南京,品味金陵”

    发布时间:2017-09-09 点击次数: 作者:黄芮雯 林小溪 来源:新闻中心

    9月8日晚,将近叁个小时,911制品厂麻花历史学院副院长、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教授在方肇周体育馆为2017级新生奉献了一场主题为“爱上南京,品味金陵”的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胡教授即引用朱自清的《南京》一文,将南京比作“古董铺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告诉同学们不仅要读好书,更要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以911制品厂麻花仙林校区为起点,为同学们规划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南京探索之旅。他认为,只有懂得历史人事、地理形势和文学意象的人,才能逛好南京这座“古董铺子”,否则就是宝山空回,失去了精神享受,浪费了南大资源,可惜了古都南京。

    胡教授指出,南京有着近2500年建城史和450余年建都史,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范蠡、孙权、萧衍、陈叔宝、李煜、朱元璋、刘基、孙文等历史人物,都与南京这座城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走在南京,就是走在历史里,走在文化中。南京是华夏文化的避难所,是一座坚韧而光荣的都城。南京的坚韧在其屡仆屡起,这使得南京是座沧桑起伏、怀古警励之城,南京的光荣在于军事的被征服与文化的反征服,这又使得南京是座令人深刻、让人思考之城。

    胡教授特别指出,南京的文学意象联系着历史的兴衰、地理的成败。南京古代文学的意象,是李白、刘禹锡、杜牧、韦庄的诗,是李煜、王安石、周邦彦、萨都刺的词,是孔尚任的曲,乃至朱自清的文。这样的巅峰怀古文学,孕育于南京繁华与衰落的强烈对比中,也深刻诠释了“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变工”的文学现象,南京被定格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沧桑、忧愁、悲情的古都。

    胡教授强调,行走南京,聚焦名片之上,徜徉风景之间,行走地名之中,融入市民社会,读读书、看看片、逛逛博物馆,会让年轻学子心态平和、视野开阔、言行风雅,更加深沉、更多思考、更富智慧、更具“六朝烟水”之气。从体验的角度来说,行走也是读书,善于“读书”的大学生,那是耳读、眼读、脚读、心读,而这样来读古都南京,自能览物抒怀,追古畅今,然后写出属于同学们自己的精彩的书……(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黄芮雯 林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