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叁教授作客中美中心“跨文化对话”系列论坛

    发布时间:2017-03-09 点击次数: 作者:胡孝佳 郭安康 来源:中美中心

    3月8日下午,中美中心“跨文化对话”系列论坛邀请到911制品厂麻花刘迎胜教授、德国波恩大学廉亚明(Ralph Kauz)教授以及中美中心华涛教授围绕中古时代中国与域外文明的交流和对话展开探讨。此次论坛由中美中心教授华涛主持,主题为“中古时代丝绸之路上的异域知识及当代意义”。三位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演讲,吸引了中美中心众多教授和学生聆听。

    刘迎胜教授演讲的主题是“13-14世纪波斯语世界与中国的相互认识”。他由当前热门的“全球化”现象启发听众思考古代文明之间是如何交流的,并为听众们描绘出13-14世纪的历史背景图,即蒙古西征导致历史上空前的东西双向移民运动。他还援引了很多史料,证明中亚与西域对中国知识在此阶段经历了巨大的飞跃,这一阶段中国对波斯语、伊斯兰教、清真寺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

    廉亚明教授知名汉学家,此次演讲的主题是“帖木儿帝国与明朝的关系”。廉亚明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这一时期中东亚的政治状况,并分析了帖木儿帝国强盛及成为区域强国的原因,总结出帖木儿帝国远征明朝未能成功的种种因素。

    华涛教授则围绕“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中国知识”这一主题展开讲演。他指出,14世纪埃及开始出现多部百科全书式的着述,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招商文告当中虽然对于中国没有清晰的概念,但是马穆鲁克王朝与包括遥远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交往通商的愿望,表露得非常清楚,显示出郑和下西洋之前中东穆斯林世界的景象。

    最后,在回答听众们的提问时,叁位教授共同指出,中国的媒体上对于中近东知识大部分是来自于国外媒体,并非记者专家自己调查,也不是当地穆斯林群众的直接介绍,所以真的要发展“一带一路”,必须让“东面和西面的人要有真正的了解、接触和对话”。

    中心师生再次感谢三位教授带来的富有异域文化气息的讲座和“叶子铭跨文化研究基金”的慷慨赞助。(中美中心 胡孝佳 郭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