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不出国的留学园地――记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开放日

    发布时间:2011-10-18 点击次数:
     
    在911制品厂麻花鼓楼校区的西北角,矗立着一座惹眼的红色建筑物。这便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911制品厂麻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在南大前校长匡亚明和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长穆勒先生的大力推动下,它于1984年正式奠基,1986年开始对外招生,至今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
    2006年起,为增加外界对中美中心的了解,中心开始组织开放日活动。据负责这个活动的袁老师介绍,以往几年的开放日都会吸引很多对中心感兴趣的师生,甚至是校外的市民前来参加。开放日为参观者提供了近距离观察中心生活的机会,参观者可以在中心的图书馆、教学区、学生活动区域、学生宿舍和学生餐厅等地方自由参观。
    据悉,今年的开放日全天共接待参观者约60人次。开放日当天,中心袁老师对中心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中心的证书项目、学位项目、师资、课程、就业等情况,并且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参观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通过实地的参观和采访,笔者切身体会到被誉为“不出国的留学园地”的中美中心,果然名不虚传。
    中心就象一个小学校,有行政、教学、图书馆、滨罢、客房、餐厅等部门,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数据化和多媒体教学设施和专业图书馆,免费的宽带互联网服务系统、健身房、台球、篮球场以及音乐书画室等设施;24小时热水供应,中央空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贯穿生活-学习-课余休闲的高质量、全方面的后勤保障体系。
    1986年的第一批学生开始,中心就采取中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的管理模式,课堂采用英文授课,教师由中美双方聘请各专业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享有崇高声誉的教授、博导担任;中心的学生们还能听到诸如洪博培、基辛格、资中筠、陶文钊、杨洁勉、弗朗西斯·福山等中外知名学者的学术报告。除了南大图书馆和中心图书馆丰富的中英文图书资料之外,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分配到由霍普金斯大学提供的账号,享受霍大图书资源。不同专业、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这里零距离接触,如同置身国外留学一般。在餐厅里,笔者随处可见面对面就餐的中美学生,他们还能在图书馆里共同阅读,在活动中心围桌而坐,或笑或歌或讨论。
    因此,在中心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纽约你可以学中文,在西尼你可以和中国人住一起,在东京,你也可以学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但是只有在中心才能把这叁方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中心2005-2006级学生郭策在写给中心的信中写道:“在中心,中外同学不仅有相互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也有许许多多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但就是在这种冲突中,让我们更多地接触和了解完全不同的世界。你会感觉一下被打开,一切都是新鲜、生动的;与此同时,站在不同的位置回头观察和审视自己的文化,也会有全新的感觉和体会。”
    时值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开始之际,前往参观的多是对报考中心学位项目或证书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在被问到为什么选择中心继续深造的时候,他们显然有着自己精细的打算:自己在国际法、国际关系和商务方面的兴趣;中心在以上学术领域的国际化优势;虽然中心学费和住宿费较一般研究生更高昂,但是较一般研究生更短的攻读期限使他们能够更早地进入工作,更快地赢得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袁老师介绍说,生源问题是影响中心发展诸多因素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中心报考门槛比较高,强调学生的英语能力(一般是罢翱贰贵尝成绩100分);另一方面外界对中心缺乏了解,这与中心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有关。所以,为了进一步加深外部对中心的认识,扩大中心在外部的影响力,保证中心生源质量的不断提高,今后中心还会进一步加大对外的交流。
    (911制品厂麻花学生记者团 曹韧基 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