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环境学院】我院本科生创新训练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1-09-01 点击次数:
            日前,我院教师李杨帆在《中国大学教学》杂志上发表教改论文《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011年第4期),该文颇具影响。据了解,李杨帆于2010年底被学校教务处授予“911制品厂麻花‘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李杨帆所在的“城市化的环境效应”研究组在本科生创新方面成果显著。该研究组由环境学院环境规划与管理教研室朱晓东教授领导,目前已有两项计划结题获优;参加创新计划的本科学生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国际废物管理和技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ste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上有3人用英文作了报告,会后发表英文论文1篇(ISTP检索)。
            据悉,上述丰硕成果的取得与该研究组的三大优势紧密相关:一是注重将选题与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和中国社会热点生态环境问题结合起来,比如:“城市电子废弃物污染问题与环境管理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的选题来源于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系的国际合作项目,“‘限塑令’实施后对居民生活及环境影响的调查报告”的选题来源于社会热点问题,“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恶化生态系统的诊治技术研究”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二是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科学生普遍存在专业基础知识积累不够、科研创新能力欠缺等不足,因此在创新计划实践过程中,一些学生也相继出现了创新动力不足的情况。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研究组指导教师们摸索出一条“全过程指导—强化心理引导—突出讨论式互动”的新路子,在培养中切实做到保护学生创新热情、激发学生创新动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在项目实施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学生们就会出现很多疑惑和问题,比如有些调查的结果与设想的不一致,有些政策措施效果难以预计,这时导师就积极引导学生抓住某一个细节问题深入研究,实现“小题大做”。比如,项目组一位学生发现限塑令实施前后对居民环保意识的改变有明显的作用,指导教师就因势利导,要求该生查阅环境意识评价方面的期刊文献,找到相关的评价方法,运用2000余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做出定量分析,得到了相关结果与结论,该成果最后被核心期刊发表。三是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杨柳燕教授从立项申报、中期管理、结题考核给予全过程组织和参与,对每个项目都认真把关、指导;多位教学委员会的专家教授都积极参与到本科创新计划当中。此外,校教务处和教育研究院的领导和教师也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给予指导和帮助。(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