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911制品厂麻花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主持编制的《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011-2015)》于近期正式通过专家论证验收并向社会发布。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011-2015)》受南京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委托,由贺云翱教授担任《规划》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历经两年基础调查,范围遍及南京市13个区县的近6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和建议,课题组从项目保护和传承人保护两条主线入手,构建了合理有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本次规划所涉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南京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南京现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9项;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75项。另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125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9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凸显南京的文化特色,构建和谐城市和文化南京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该规划是南京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文化专项规划,也是南京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通过项目保护、传承人保护、传承基地、展览展示、管理、教育科研等几个方面的具体规划,对未来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进行了战略性安排和可操作性指导。
《规划》中指出,南京将建立包括传承线路、传承谱系、声像资料等在内的传承人数据库,建立、完善南京地区的四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并定期对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传承机构进行评估。此外,还将通过建设非遗传承基地、举办传承人培训班等手段,对传承人带徒授艺给予奖励和扶持,建立较为完善的传承人培育制度。
《规划》表示,将通过建立非遗生态保护区、非遗展览展示等方式,保护传承和发展南京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非遗日常保护与管理工作。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开展“非遗”课题研究工作、加强保护和培养中高级人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普及工作等,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教育、科研及人才体系。
《规划》中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保护措施。未来五年,南京将加强与非遗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非遗保护工作经费的持续性投入,配合组织制定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保护规划以及不同项目的保护专项规范和标准,推动政府及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合理利用,确保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既有章可循,又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
《规划》调研和制定过程中,得到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南京市各区县文化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与合作。(李舒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