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高研院】英国伦敦大学哥德史密斯学院斯科特?拉什教授来院工作

    发布时间:2011-04-20 点击次数:
           2011年3月14日至4月13日,英国伦敦大学哥德史密斯学院社会学教授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斯科特·拉什(Scott Lash,中文名雷思泰)教授应邀访问911制品厂麻花高研院,并在院做为期一个月的学术访问交流工作。来访期间,拉什教授做了四场主题为“新全球化、新理论”的系列演讲,访问了911制品厂麻花外国语学院、哲学系、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等院系和研究机构,并与相关院系师生进行了座谈,拉什教授还接受《中华读书报》记者的专访。
          拉什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文化研究专家,曾任教于英国兰开斯特大学,1998年至今在伦敦大学哥德史密斯学院(Goldsmith College)执教。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学、现代哲学、文化研究、身份认同、现代化等,著作有《组织化资本主义的终结》、《韦伯,理性和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现代性和身份》、《全球现代性》、《风险、环境和现代性》、《去传统化》、《时间与价值》、《另一种现代性,另一种理性》、《符号经济与空间经济》等。
           此次来访的工作中心是拉什教授精心准备的主题为“新全球化、新理论”的系列学术讲座,这是一个由四个讲座和研讨会组成的互动性系列学术对话,参加对话的学者包括文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文化研究学者等。对话的基本论点是“新兴全球秩序或无序形成了新文化和社会思想模式”,拉什教授希望通过文化理论来探讨“新自由主义”、“新现代性”、“新公共领域”和“新想象”四个具有普遍性的全球社会和政治转型主题。
           2011年3月17日,拉什教授的第一次讲座“新自由主义”在高研院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高研院副院长何成洲教授主持,哲学系蔡仲教授、法学院吴卫星副教授、心理学系杨德睿副教授等参加了讲座。讲座开始前,何成洲副院长向拉什教授颁发了聘书,聘任拉什教授为高研院的特聘访问教授。
           在随后进行的讲座中,拉什教授围绕“新自由主义是怎样不同于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怎样成为米歇尔·福柯的生命政治规律的体系”等问题,从芝加哥学院的罗纳德?科斯对于等级制公司和社会成本自由化的理论化研究以及加里·厂·贝克尔的对于人力资本的工作入手,探讨当根本的物质基础与清晰的精神(思想)上层建筑间的传统区别遭遇挑战的时候,古典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应对新的政治经济的。拉什教授认为这种古典的两极分化理论(马克思和韦伯)遭到了来自于新的物质与精神相互融合的现状的威胁,并且这种来源于物质经济被信息入侵的情况同时存在于经济基础和文化的上层建筑中。这种现状又被新兴的经济体所加强,比如中国和印度。在这些新兴的经济体中,文化成为经济基础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随后的讨论中,相关学者就古典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联系、物质基础与上层思想的关系、马克思与韦伯的经历理论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2011年3月24日,拉什教授举行了主题为“海盗现代性”的第二次演讲,此次演讲由心理学系杨德睿副教授主持,哲学系胡大平教授、法学院吴建斌教授、新闻传播学院朱丽丽副教授等参加了讨论。
           拉什教授在演讲中提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基于18世纪英格兰的“正式的协会”模型,这是古典现代性的模型。如果公共性属于空间的范畴,那么现代性就属于时间的范畴。因此,伴随着后现代主义在艺术、建筑、媒体和消费者文化方面的兴起,古典现代性和公共领域逐渐衰落。现代主义的先锋派和乌托邦式充满价值的未来被后现代主义怀疑的价值缺失和没有未来的思想体系所取代。然而古典现代性不同于希腊的古代性,也是基于基督教世界观的结果,这是一种自然界和社会的彻底无秩序、不确定甚至无价值的物质性,在这里价值本身沦落为交换价值和商品。在这个背景下,拉什教授指出,马克斯·韦伯(包括马克思和黑格尔)觉得中国、印度等国家从未达到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资本发展。它们不是“国家”,但是它们是帝国和东方的专制主义。然而,对于中国学者汪晖等提出的“新儒家思想本身就有一个现代化的动力”的质疑,拉什教授认为是否有多种的现代性的存在的可能?以及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有没有一个不基于自然界和社会关系的意义贬值和流失的新现代性?并且,这种新的现代性不仅存在于东方, 也存在于西方。
           2011年3月31日,拉什教授的第三次主题演讲“新公共领域:高密度空间”在高研院举行,演讲由何成洲教授主持,公共管理学院张凤阳教授、建筑院胡恒副教授、心理学系杨德睿副教授、新闻传播学院朱丽丽副教授等参加了研讨。
           在演讲中,拉什教授认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市场经济的兴起造成古典公共领域的衰亡。现代公共领域基于凯恩斯经济学和哈贝马斯政治哲学模型,这两者是西方社会民主的本源。西方的社会民主的危机与新兴世界的国家模型衰落同时发生(比如尼赫鲁时期的印度,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及1980年左右的英国)。然而,在后国家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中,新兴世界的模型与西方新自由主义存在明显分歧。比如,中国的地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非洲尼日利亚商人构建起跨国规模的销售网络,而印度的一些大型私有公司则具备一些公共职能,比如建立最基础的社会结构。但是有一些城市主义者(比如马青云)认为在“中国没有公共空间”,纵观日常的城市空间和古典西方政治模型,这种说法是合理的。拉什教授进而提出:那么,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中,西方世界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新公共领域存在什么样的可能性?意味着什么样的城市和城市文化?在随后的讨论中,何成洲教授、杨德睿副教授等就以上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拉什教授的讲座做了回应。
           2011年4月7日,拉什教授做了主题为“社会想象力的变革”的第四场演讲,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何宁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何成洲教授、哲学系蔡仲教授、政府管理学院李里峰教授、心理学系杨德睿副教授等参加了讨论。
           在这一讲中,拉什教授围绕“社会想象力”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日益被影像控制的社会:消费主义、视频和线上的影像。然而影像不足以提供社会的稳定性,也不能为社会紧密团结发挥“胶水”的作用。为了获得这种社会稳定性和凝聚力我们需要比短暂的影像更具有系统性的象征。象征不是影像,但是给我们带来它们所具有的互联、语言和宗教仪式的功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的想象(想象力)和象征性具有类似的语意和功能。当说到我们的个人精神动力的发展,我们说想象,它反映了孩童在镜子阶段的理想自我。而当我们说到特性稳定性的基础时,与童年时期精神性征的决定我们说象征。
           然而,当这种象征给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法律评判提供运作空间时,社会想象也为政治和美学革新提供平台。我们想问,这种想象与象征的制度是怎样被东方文化所取代的?在这种文化中,文字似乎就是由图像组成的。同时,艺术和语言,论述和形象也混合在一起。这种  同时违反了想象和象征的空间是怎样成为了一种现实的特例和空隙的?而这种现实又是如何同时为政治的、美学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创造与评判提供可能性的?在随后的讨论中,相关学者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来院工作期间,拉什教授除了四场主题演讲,还访问了911制品厂麻花外国语学院、哲学系、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等单位,并与相关院系的学者和师生进行了座谈。
           2011年3月23日下午,拉什教授应邀访问了911制品厂麻花外国语学院,参观了院陈列室、图书馆、多功能厅等,并与英语系、法语系、德语系等专业的青年教师20余人进行了座谈。座谈由何成洲教授主持,围绕“当代西方社会理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现代性批判”等问题展开讨论,取得较好的效果。
           2011年3月31日下午,拉什教授访问了911制品厂麻花哲学系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在哲学系,拉什教授会见了系主任唐正东教授和相关学者,参观了哲学系的陈列室和图书馆,并与西方哲学、科技哲学专业的学者陈亚军教授、蔡仲教授、姜迎春教授、方向红教授等进行了座谈。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接待了拉什,带领他参观了中心的资料室、学者办公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正在建设中的“马克思、恩格斯原稿展列馆”。随后,拉什教授和中心研究员胡大平教授、王恒教授等进行了座谈。张异宾教授向拉什教授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特点,拉什教授也介绍了他目前的研究工作以及对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看法。在随后的交谈中,双方就以后进行一定领域的学术合作研究进行了探讨,达成了初步的共识。2011年4月12日上午,拉什教授应邀为仙林校区的哲学系本科学生做了一场主题为“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演讲,收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2011年3月31日中午,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杨德睿副教授、新闻传播学院祁林副教授等与拉什教授进行了简短的座谈。话题主要围绕拉什教授近期在中国做的研究,特别是他正在编写的新书“Modern cultural revolution in China”,以及他与中国学者(如汪晖、汪民安)的交往情形、他对中国的印象和他所认识的一些值得推荐的在国外做中国研究的人等等。拉什教授对中国的“关系网”及其与中国经济的关系的研究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他表达了对杨美惠(Mayfair Yang)的那本关系学著作的意见,杨德睿老师向他推荐了翟学伟教授的相关作品。
           2011年4月4日,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会见了拉什教授,社会学院副院长成伯清教授、社会学系张鸿雁教授、心理学系杨德睿副教授以及正在参访的台湾淡江大学未来学研究所所长邓建邦教授与台湾中正大学政治系的林平副教授一起参加了会见。席间大家围绕“西方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学”、“中西方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理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等进行了交谈,特别是就当下中国与印度、中国与非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2011年4月11日下午,拉什教授应邀在社会学院做主题为“Max Weber in China Today”的演讲,演讲由成伯清教授主持,演讲结束以后拉什教授还与社会学院师生进行了交流,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2011年4月23日,拉什教授接受了《中华读书报》记者陈菁霞的专访。拉什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经历、思想历程和几位比较熟悉的中国学者,然后谈了他对中国当下发展和现状的看法。随后,拉什教授分别对韦伯的“中国命题”与“多元现代性”问题、对现代性的反思、“新全球化”概念、“跨文化主义”以及对他对中国思想学术界发展变化的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