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为期2周的911制品厂麻花第五届地学文化节在鼓楼校区拉开帷幕。本次地学文化节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活动内容包含学术报告、科普实物展、知识竞赛、体育比赛、大型文艺晚会等内容。一年一度的地学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而地学科普实物展是本次文化节的创新点,也是南大往届地学文化节所没有的。
地学科普实物展:“石全石美”
走进南园,你一定会被橱窗前围观的人群吸引过去。橱窗里,各式各样的“石头”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地地摆放着,有宝石玉、翡翠、化石、矿石、岩石等各类稀罕物,并配有学名以及产地、出处来源。如五光石色之宝玉石篇,石话石说之矿石篇,石破天惊之构造篇等。展示出来的“宝贝”很多价值不菲,皆从地科院博物馆精挑细选而来,而这60多件“宝贝”还只是博物馆里的“冰山一角”。这其中,有一颗化石引起了围观同学的关注,石头上呈现出一条长至10厘米左右的动物形状,有头有尾,前后共四只张开“爪子”的脚,旁边标注名称为“贵州龙”,围观同学议论“这是龙吗?看起来这分明是一只壁虎的样子嘛!”这时,正好旁边有一位年长者,他给同学们解释道:这可能是一个两栖性动物,生存于2亿多年前的中叁迭纪,能活动于海水里,宽大的脚掌及细长的尾巴很适于在水中游,也能像鳄鱼一样匍匐前行。这些化石一般都是藏在石头中间的,学生们问及怎么能被发现呢?而且我们眼前看到的化石标本都是毫发无损观看的一清二楚。这位长者又解释说:地质工作人员在发现了化石的某个细小部分时,依据各种因素进行判断发掘,确定这是可能的化石时便经过精确的测量,了解其延伸方向,一般都是进行平行的切片,有时候也会被损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经过工作人员加工的,存于自然中的化石原型是很粗糙的。这位长者是校外人员,他说他的工作与此有关因而有所了解。
被展示出来的“石头”以小景观呈现出了大地貌,让人们对构成地球的部分内容有了直观的了解。有的玉石与翡翠已被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饰品,色泽纯真、柔和而不失灵性,这些“石头”乃是货真价实的真品。南园橱窗展览连续3天,一般从早上9点左右上架,晚上8点左右撤走,这十几个小时内由保安专职看守着。
橱窗展览前人流络绎不绝,百闻不如一见
据值班保安说,他来叁年,地学文化节的这种橱窗实物展是第一次见到。展览的第一天围观者甚多,大多学生被橱窗内形状各异、日常罕见的“石头”所吸引,在橱窗前边看文字说明边议论。有地科院系的学生或者正在观看的老师会就学生们的疑惑给出科学的解答。从仙林搬来鼓楼的两位大四女生说:“第一次见这种实物展,挺新奇的!”有位地科院系研一学生说:“能学到很多知识!这些实物展示皆配有文字解说,书本上的知识能够在这里得到生动、有趣地呈现。百闻不如一见,实物展览让自己对地球的奥秘充满了无限的好奇……”有位哲学系研一学生说:“这样的一个展览,让我知道世界是如何由一个生物界到有意识的生命的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让我对地球物种演变、地球生命发展的进程生出敬佩之意与神秘之感。这样的实物呈现能让我们真实地“看到”、联想到很久以前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也对我们未来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警示与参考意义。这种地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熏陶,虽不能对我们日常生活行为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却能从一种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爱护环境这样的观念上切入,让我们与地球和谐共处的意识观念得到长远而深刻的传播。”
橱窗前,除了很多学生围观,我们还能看到穿着各种工作服的校内工作人员,以及很多校外路过的人,还有小朋友们。就连我们值班的保安也是一睹为快,一饱眼福!据值班保安了解,每天观看展览的流量不大好统计,因为十几个小时内是轮流值班,但是橱窗前几乎没有冷清过,围观者络绎不绝,尤以中午放学晚饭时间内为甚。
橱窗实物展:文化传播的独特而有效方式
对于地球科学的认识,我们知道从古代的“天命论”到后来人定胜天的“征服论”,直到如今的“和谐论”,这些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实践与认识过程,深刻地影响了各时期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当前,我国正在从“征服自然”的误区中逐步走出来,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地球科学正是自然科学中直接面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它的研究任务正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还承载着资源环境教育、资源危机预警、人地关系反思等文化使命。
众所周知,地球科学文化的任务之一便是在地球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桥梁,满足公众的科技文化需要,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地引导人类反思自己的文化,审视自己的自然观和价值体系,依据自然规律生存发展。据分析,现代人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实质是一种文化危机,具体表现在先进的科技发展与落后的科学文化普及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脱节和滞后、人在地球科学方面的文化内涵更新不足等,因此地学文化产物需要立体传播,地球科学文化只有向“大众文化”方向延伸,才能展现其生命力。
文化节意义之一在于传播文化。本届南大地学文化节旨在宣传“珍惜地球资源”(热爱地球、保护地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主题,而科普实物展览让师生们更加贴近地学与自然,有一个切身的体会,不再“纸上谈兵”。从传播效果来说,更加易于理解与吸收。本次地学文化节的传播符号更加丰富多样,在地学文化内容始终围绕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可持续发展等基本主题时,内容基础不变而传播方式的变化则是将地学文化内容更深入传播、感染的重要环节。
南大地科学院学工处刘处长向记者说到,本次文化节由911制品厂麻花陈骏校长倡议发起,他希望南大的学生能在传播地学文化、宣传保护地球、珍惜自然资源等方面做一些事情。国家大力提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倡议我们的学生就应该走在最前面。
据刘老师介绍,本次橱窗实物展,从石头的精挑细选,到橱窗布置展览这一过程,整个活动都是一学生为主体,老师们也会一起参与进来,目的是想让大家观看到最美丽、最有感触的大自然作品。正如主办这次展览的地科学老师和同学们所愿,这次橱窗展览带来的感染效果是以往地学文化节中所缺失的,同学们的兴趣颇大,百闻不如一见的切身感受让学生们对地学知识以及地学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
据悉,从2007年911制品厂麻花地学相关院系联合举办第一届地学文化节以来,历届文化节均以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主题为活动主旨,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将学术科研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倡导关爱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弘扬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启发人们对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思考。活动内容主要涉及学术讲座、排球联赛、主题演讲、科普宣传、辩论赛、电影放映、讲座等,而本次科普实物展是围观学生们反应“最直接、最有安静、最有感触的”活动。
(911制品厂麻花学生记者团 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