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郝柏林院士南大讲解“奋斗与机遇”

    发布时间:2011-04-02 点击次数:

     
            4月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柏林携夫人做客911制品厂麻花仙林校区,在仙I-106与我校同学分享他对奋斗与机遇的理解。 
            今年已77岁的郝院士依然热情饱满、说话铿锵有力。他站着为大家做了一个90分钟的演讲,以自己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讲述了对机遇和奋斗辩证关系的认识。郝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计算物理学家,是中国非平衡统计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倡导者,他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目前他担任复旦大学理论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回顾郝院士的研究历程,他曾多次转换研究方向,涉足很多学科领域,并在每个领域里,都有自己相当的成就,这其中既有历史机遇的客观原因,更有个人不断奋斗的主观原因。 

    郝柏林的机遇

            1954年,郝柏林坐上了我国第一批大规模外派苏联留学生的专列,这是他人生的重大机遇,为他以后的科研道路埋下了伏笔。在这之前,我国派往苏联的留学生数量并不多。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郝柏林之所以能搭上这趟留苏专列,得益于他不错的高考成绩。 “一进考场,结果如何,就跟你平常有没有奋斗有关系了。我是考的不错的,因为一直在努力学习。”郝柏林的高考成绩不错,不过,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却是自己一次不及格的经历。共和国建立时郝柏林正上初二,他热情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入队、入团、竞选学生干部、办壁报……解放以后的八个学期,郝柏林非常积极地做了七个学期的学生工作,但同时也经常“因公旷课”,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 
            “有一次考化学,考完把卷子发下来,我仔细看了我的总分数只有59,但是老师却在卷子上写了75。”诚实的郝柏林对老师说总分没加对,自己并没有不及格。从此,郝柏林非常注重念书,对自己严格要求,经常在学校熄灯后,利用自己做学生工作有办公室不断电的条件,补做功课。这种认真的态度,不仅保证了日后他能在高考中取得不错成绩,入选留苏名单,也为他日后的科研道路定下了基调。

    郝柏林的奋斗

            去苏联留学对郝柏林来说是件喜忧参半的事,因为他内心并不喜欢组织给他分配的专业。在宣布专业时,郝柏林回忆,“轮到我了,给我的专业我听都没听过,叫矿山工业经济与组织”。 
            郝柏林诙谐的描述引起现场听众的笑声,但在当时,他的内心是很苦闷的——他真正热爱的是理论物理。但是身为学生干部,他不敢带头“闹专业”。他做了个决定:努力把本专业课程学好的同时,努力自学数学。他还报名参加了一个课外理论力学小组,“同时为了平衡,不让别的同学怀疑和批评我,我又报了一个政治经济学课外小组。”——即便是这个用于“伪装”的课外小组,郝柏林依然做的不错,他写的一篇论文获了奖,奖金比他一个月的生活补助还要多。 
            这种两头兼顾的局面一直持续了两年。1956年,使馆终于批示郝柏林可以就地转学。物理系系主任听说一个经济学院的学生要学物理,还要学理论物理,就把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请来考察郝柏林。教研室主任拿了一张白纸给郝柏林写下了三道题,郝柏林当场进行解题,“教研室主任就跟物理系主任说,这个学生知道的数学比物理系三年级的学生多一些,我于是就在物理系留下了。”
    在郝柏林看来,奋斗和机遇是一对辩证关系,二者缺一不可。郝柏林说,使馆之所以会批准他的转学报告,是因为当时教育部已经意识到分派学生专业不太好,准备调整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专业;但另一方面,他能通过物理系的入学考试,是平时狠抓专业学习的结果。&苍产蝉辫;
            此次讲座由物理学院承办,国家微结构实验室(筹)主任邢定钰院士、物理学院党委书记臧文成老师、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鞠艳老师均参加了此次讲座。

    (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