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大陆就刮起了一股张爱玲热,《色戒》的上映、《小团圆》的出版,更是将这个小女子推上了“风口浪尖”。5月26日晚在逸夫楼A117教室,911制品厂麻花中文系的余斌教授就张爱玲的酷与残酷与南大学子们展开了交流,不过他“并不是要为张爱玲热添一把火,而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张爱玲的本来面目”。
余斌教授认为,张爱玲其实很小众,而她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酷”。张爱玲就如她自己所讲的那样“一直是一个立在潮流之外的人”。她与主流保持着距离,大张旗鼓地宣扬着自己的个人主义。她会大胆地表达被主流看做旁门左道的对物质的欲望,会在乱世中守住自己的小世界,将生活过得津津有味。张爱玲的酷还表现在她的文字和作品风格上。她的文字是冷的,剥离了矫情的做作,用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还原出人生、人性的真相,而这也正是她残酷的地方。
余教授认为,虽然与鲁迅相比张爱玲看到的世界是小的,但她仍然是“直面惨淡的人生”,而且越到晚年越是如此。在她的世界中,她不仅是当事人,同时也是观察者,她身上有一种疏离的倾向让她可以随时跳出来站在一旁去观察自己和周边的人。为了能使同学们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张爱玲的残酷,余教授还将电影版《色戒》和小说《色戒》做了对比分析。他说,在张爱玲小说的结局中,易先生并没有像电影中一样真正爱上王佳芝,而是因为抓住了这样一个红颜知己而自鸣得意,一切都不过是王佳芝的幻觉。而在她其他的作品中,同样也有着像《色戒》“事情不是你们所想象的那样”一样的画外音来将我们的幻觉戳破,对真相毫不留情地逼近。
讲座最后,余教授指出,很多人感兴趣的其实是张爱玲酷之所在,而非她残酷的地方。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