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产蝉辫;5月4日。911制品厂麻花仙林大学生活动中心。让我们共同倾听获奖者的讲述,一起感悟荣誉背后的故事。
社团人 张义修
辩场上,他是口若悬河的最佳辩手;社团里,他是排忧解难的社联副主席;课堂中,他更是独具鳌头的学子。他用青春之火,高燃追求理想的赤子之心;用拼搏之志,印证品学兼优的生存价值。
自述:
我是来自哲学系07级的本科生张义修,很荣幸作为优秀团干部代表,同时也是作为一个社团人向大家作报告。
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我加入了校学生会、系学生会和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然而没有想到,一个学期下来,最花精力也印象最深的,却是代表系里参加由辩论协会组织的新生辩论赛。经过激烈比拼,我最终获得大赛全程最佳辩手。当时以为辩论生涯就将告一段落了,可是不久之后就有意外惊喜,我被选中参加复旦大学主办的一个邀请赛。结果青涩的我刚一出道,就输给了华语辩坛近年实力最强的队伍之一武汉大学。虽然只是交流性质的比赛,但赛后大家彻夜未眠,围绕南大辩论和辩协的发展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因为住在上海松花江路,我们还把这次讨论称作“松花江会议”。上海之行,让我熟识并感动于辩协,我就这样加入了辩协,和这个真诚、奋进的社团一起成长。
办过社团活动的同学都知道,学生社团与其他学生组织相比更个性化、平民化,但办起活动来往往困难更多,支持更少。打过辩论的同学应该也有体会,准备一场比赛的过程是非常耗时、非常辛苦的。作为辩协会长,我带领辩协举办了全校新生辩论赛、名校辩论邀请赛、时事辩论会、辩论文化系列讲座等活动;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南大的辩手,我与各高校辩手切磋交流,以辩会友,展现南大辩论风采,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回忆。
我记得,我们曾经在两个月内全员出动,参加了十场校际赛(包括两场友谊赛),我自己打了其中六场。那段时间,大家每晚聚在一起,为辩题争的面红耳赤,也被八卦逗的捧腹大笑。最终我们取得了七胜一负、两项冠军的骄人战绩。
我记得,刚当上会长的我邀请南开大学9月来宁,开学半月之内活动时间、场地、辩题、评委、住宿、交通、赞助因为各种原因全部变更,但最终我们还是成功打造出了南大新学年首场社团活动。当身着军训服的新生挤满了整个思源报告厅,连舞台前的空地都被坐满,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我还记得,我们经过反复沟通和周密安排,首次实现了新生赛全校28个院系全部参赛,创造了叁周之内举办了42场小组循环赛、每晚2-3场比赛同时开赛的传奇,总观众上千人次。大家知道,辩论赛性质特殊,很容易引起争议,作为组织者,这样一场历时叁个月的辩论盛宴背后,我们承受了巨大压力,也磨练出了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
坦率的讲,在南大,机会很多,社团很小,辩论又实在很耗精力,因为辩协的事情,周末室友睡懒觉、期末同学们紧张复习的时候,我却常常换四趟公交车饥肠辘辘、一路颠簸到江宁做一次交流。实在忙到不可开交的时候,社团发展受到重创的时候,工作和学习、生活出现严重冲突的时候,我也很多次想到过放弃。
但是,当我在赛场上看到评委和观众期待的眼神,当我想起赛后对手感叹“不愧是南大的”的时候,我们都清晰的感到,我们的表现代表着南大的形象,除了做的更好,我们别无选择。
去年九月,全国四城市辛亥革命历史文化辩论赛在武汉开赛,比赛由全国政协文史委、团中央学校部支持,南大、人大、中山、武大受邀参加,这也是南大近年来首次参加全国性的正式辩论赛事。我们又碰到了老对手武汉大学。此番武大派出历史学院、法学院学生组成的专业阵容,平均比南大高一年级,包括研究生在读的武大辩论队长。两年前在上海,大一的我正是看着大叁的他慷慨夺冠,这次,我暗下决心要有不一样的结果。十一长假,当其他同学休息、旅行或者回家的时候,我们多次请教历史系、哲学系的教授,查阅大量资料,反复雕琢立论,针对对手特点进行战略安排。经过两轮艰苦厮杀,最终从东道主也是卫冕冠军手中夺得了该项赛事的冠军,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当然,这样一胜一负之间不无偶然因素。但是,我心里知道,这两年我和队友们把武大比赛视频、把历届经典辩论赛的视频反复研究了多少次;我也知道,是多少个“松花江会议”这样的讨论才换来辩协今天的发展,多少个周末和假期的投入才换来辩协一项项荣誉。去年底,我们参加“青春中国,精彩世博”长叁角八校辩论赛并夺冠,再次证明了我们的实力。这也是我代表南大获得的第五个冠军。
大叁,我从一名社团负责人成长为分管社团监督管理工作的社联会副主席,可以说这是一次180度的转变。每周叁次例行活动审批、进驻仙林复杂多样的新情况,使我一度每天跑团委办公室;走过海报栏,哪些活动没审批,哪些社团财务困难,哪些社团很久没办活动了,我都可以如数家珍;一学期叁百多项社团活动的监督评分记录,我和几位部长逐一核实,反复思量,力求公平反映社团情况。相对于辩论场上的风光和掌声,这些工作注定是默默无闻,甚至出力不讨好的。但是将心比心,我愿意不遗余力。因为我知道,每一张薄薄的活动审批表都承载着一个南大社团人的青春梦想。
今年是南大第十届社团巡礼。回首七大类别、百余学生社团的成长历程,其中留下了无数激情洋溢、感人至深的故事,而我也很荣幸能够在其中留下自己的精彩。08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评估时,作为重要观测点之一,社团巡礼曾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而现在我校正在实施叁叁制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这也需要有更多社团人,把社团当作南大的名片来经营,把社团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
感谢南大,能够给我这样一个舞台,让我结识如此多可敬的师长和优秀的伙伴,让我、让我们的南大青春如此社彩斑斓。
李卓然:挑战新领域
机遇总是青睐踏实追逐梦想的人。李卓然,满腔热情地迎接生命的挑战,用光与热照亮和温暖着集体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实际的行动、扎实的脚步,测出了梦想与现实的距离——看似很远,其实很近。
自述:
我是生命科学学院07级硕士生李卓然,今天作为优秀共青团员代表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和体会,感到十分荣幸!
6月我即将毕业。我的专业是生态学,也没有辅修过金融课程,但是,我选择的辞蹿蹿别谤是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也许很多人觉得非常意外,从纯理科到金融业的转行是个不小的跨越。我想,这个结果主要得益于我大学时代的学习和丰富的工作、实践经历对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有的同学十分羡慕别人丰富的成绩,却担心自己能力欠缺,目标遥不可及。其实,目标遥远与否,往往取决于我们是否敢去做,是否早日开始行动。如果说要总结我在南大这七年学习工作的体会,或者说,此时此刻我最想与在座的各位共同分享的,那就是:挑战无限可能,踏实赢取梦想。
身为学生,学习是我们最重要的本职。本科时,在学习上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很严格的,校园很多角落都曾有我勤奋读书的身影。大四时我以全班排名前5%的优异成绩获得保送研究生的资格。
但我不是一个只会埋头读书的理科生,我深知,新时代的青年仅仅拥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践出真知,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工作更加锻炼人。我曾经担任过班长、党支书、团支书,大量组织工作令我受益匪浅。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叁我参加了我校首批俄罗斯贝加尔湖综合科考团,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科学探索和社会考察都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研一暑假,我又参加了“袋袋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我们对国家实施“限塑令”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效应进行了多方位的调研,我担任了调研小组的组长,并策划主持了环保主题的社区联谊活动。这次实践紧扣当时的社会热点,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最终我们获得了校级优秀团队的荣誉。我的组织、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为了赢得更多彩的天空,我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渴望能在不同的领域锻炼提高。
刚上研一,我怀抱满腔热情加入了院研会体育部。身为一个文弱的女生加上并无此类工作经历,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但我坚信有热情和执着就可以获得成功。认真负责的组织工作、积极的观战学习和主动的交流请教,让我逐渐成为了多项运动的知识达人。第二学期,那个原来对体育赛事一知半解的我,已经成为研会体育部的部长,成功组织了我院的羽毛球、足球等多项赛事,还突破性地创新了乒乓球赛的赛制,使赛事规模达到历史最高。一次次的好评令我这个原本不被看好的门外汉被刮目相看,也因此晋升为主席团一员。我渐渐体会到:只有想不到和不敢想,没有做不到和不可能。
研二时,原本缺乏宣传工作经验的我又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参选院团委宣传部的第一任部长。竞选成功的我有点紧张,但更多是兴奋,因为又有一个崭新的领域等待着我。我对自己说:只要用心付出,难题就不再是难题。一上任我就积极忙碌起来,使尽浑身解数招贤纳士,很快集结了几乎全院的宣传技能人才。部门建立后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内,除了常规宣传工作和一期南园展板的成功制作,我们还创立了题名为《生力军》的院级电子期刊并制作出叁期精美的《生力军》。这些工作充分宣传了我院的团建和其他各项工作进展与成果,在校内颇受好评,也使我被破格提拔为院团委副书记,对我是极大的肯定和鞭策。我更加确信:努力付出让一切皆有可能。
在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的同时,我也从未放松对自己学业上的要求。硕士期间,我依旧保持优秀的成绩,在本专业07级硕士生中是唯一发表厂颁滨论文一作的同学。
在刚刚结束的毕业求职中,在关乎自己前途命运的十字路口,我面临着二十多年来最大的人生挑战:凭着长期以来对金融学的浓厚兴趣,我放弃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选择加入中国银行,面对陌生的领域,困难在所难免,但此刻我充满自信和憧憬,一次次的经历告诉我,羁绊发展的往往不是客观的限制,大胆向前,也许就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因此,在梦想与困难之间,我再一次选择挑战自我,迎接未来的无限可能。
回首一路走来,我深深感悟到:无论何时,只要敢于挑战,告诉自己我可以,朝着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踏实迈进,定会有片灿烂的天空属于自己!即将毕业之际,曾经在南大获得过优秀学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和优秀研究生标兵等荣誉的我又获得了团委的肯定,感到内心小小的圆满,这将成为我学生时代最美好的回忆。
感谢南大对我的培养和厚爱!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谢谢大家!
姜圣慧:团支书
在南大校园里有这样一个团支部,他们是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友爱的集体。在今年3月,这个团支部被共青团江苏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称号,成为全省高校当中唯一获得这一荣誉的团支部。
自述:
大家好!我是信息管理系07级团支书姜圣慧。2010年3月,团省委授予我们信息管理系07级团支部“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的荣誉称号。全省共有十个团支部获得这项荣誉,作为获得此项殊荣的唯一一支高校团支部,我们倍感荣耀,这是对我们支部非常大的鼓励,同样也是对我们团干部工作莫大的肯定。
回顾近叁年来工作,我们支部最突出的二个方面主要是:1、扎实的团务基础工作;2、创新且有影响力的支部活动。
1、支部建设是基层团组织工作开展的基础,而对于学生支部而言,需要的是贴近广大同学、服务于广大同学。为更扎实、更高效的推进支部建设,我们率先提出了“以网络信息化带动团务工作”的理念,一方面结合信息管理系特色,自主开发团务工作管理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建立虚拟团支部,其中包括校内平台、公共邮箱、小百合blog及内部FTP,这些充分的为同学们提供了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也让我们能够更直接、有效的了解同学们的需求、建议与意见。而在上学期开始,我提出了建立飞信平台的创意, “小i”取自Information的首字母,代表信息,也代表信息管理系,“小i”每天都会为所有同学发送短信,传递体育赛事、比赛讲座、校内外咨询等等,让同学们更全面、及时的了解各类动态。我们支部的同学们充分的利用这些网络信息化的平台,使得日常支部建设工作更为贴近同学,也进一步加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定期的组织生活也是支部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我想很多团支书都有这样的烦恼——组织生活就像定期交差,同学的参与热情不高,使得团支书组织活动热情也不高,于是便走走形式——事实上,作为团支书,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样的组织生活能够吸引同学,什么样的组织生活能够真正让同学们有所收获、有所体会?我的总结是:主题深刻,形式活泼。回顾我们支部过去二年多的组织生活,其中包括新学期为新生引路、走进流浪动物救助基地等志愿服务类型;参观血液中心,了解无偿献血、纪念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主题交流会等紧密联系时代的;保密学院专题讲座、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建设主题探讨会等紧贴专业特色的;“宿舍杯”体育比赛、采石矶户外拓展等轻松娱乐的。这些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都在支部内引起广泛的好评,不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高,同时也能让大家在多方面有所收获。
2、除了扎实的做好支部建设工作,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如何以创新的形式开展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我们支部推出了“主题系列活动”的方案,以每学期“一个主题,一个系列,一份收获”的“叁个一”为宗旨,开展了“我们在一起——汶川大地震半年祭”、“希望起航——纪念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科学发展,青春飞扬——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为祖国华诞献礼,为南大仙林添彩”等多个主题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主题都密切贴近时代,关注社会焦点,同时采用新颖的活动形式,让无论是活动的策划者,还是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亲身体会其中的内涵,在活动中收获感动,感悟。
作为一名有着叁年经历的团支书,回顾叁年来我的的工作经历,我也有几点体会和收获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团支部是最基层的单位,在我们的团员青年的成长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团支部作为支部工作的开展着,需要具有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时刻明白自己是为广大同学服务,为这个集体奉献,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同学的需求,同时在工作中求新求变,不断完善。其次,我们开展的支部活动要切合时代发展,符合大学生发展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团结同学,增强同学对于团干的信任和对支部工作的支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始终以一颗真诚而热情的心来面对同学,面对支部工作,即使是一些琐碎的工作,即使会有困难和不理解,但请相信对于集体的热爱和对支部工作的锲而不舍会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基层团组织的工作锻炼了我的能力,激发了我的潜力,也是让我收获最多、感动最多的地方。但同时,我也是南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和参与也进一步扩充了我的视野,叁年来,我们走进学校、走近老人,我们为校园撑起“爱心伞”,我们为南京血库告急紧急救援,我们呼唤爱心,我们传递幸福。很感谢南大为我们创造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用自己的爱来回报社会对我们的支持。
我为我是一名团支书而光荣,我也将继续用我的真诚和努力来丰富“团支书”的内容!
刘琳:歌唱南大
音乐是她彰显风采的舞台,南大是她放飞梦想的天空。她用歌声为校园文化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更用优异的成绩表现了自己全方位的能力。
自述:
我是来自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系09级的硕士研究生刘琳。作为优秀共青团员代表在这里汇报,我感到非常荣幸。
记得2005年初的冬天,还在念高叁的我来到911制品厂麻花考声乐艺术特长生,望着南北门相对的汉口路上,挟着一大摞书行色匆匆的学子穿梭而过,我想象着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也将成为我求知与青春的驻地。一转眼,在学校近五年的光景,我对南大的眷恋与日俱增,对自己是南大人的身份认同与日俱增。如果说,有一个地方能够把我从五年的大学生活和经历中得来的情感和体悟展示出来的话,我想,是校园中每一方流光溢彩的舞台。
浦口力行馆多功能厅的舞台,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年的院迎新晚会和校新生文艺汇演,初来乍到的新生们随着台上的旋律和鼓点雀跃。大一大二两年,在力行馆并不宽阔的舞台上,我从一名新生演员代表过渡到用歌声迎接新生的学姐,角色在转换,但难以忘记每场演出中闪耀在舞台中央的暖色灯光与舞台下最远处登高远望的热情观众。我大叁那年,浦口新建了两千四人的大礼堂,那年的校新生文艺汇演从规模、水准、现场效果来看更像是一场浦口的盛宴。后来,搬到了鼓楼,鼓楼的礼堂古色古香,年代的沉静气息与南大的诚朴气质相融合。大四快毕业的时候,我参加了六月份的毕业歌会和百合十二周年庆典,两场演出的时间挨得很近,而一场是散、一场是聚,一场是别离、一场是狂欢。当我完成那两场演出,转而坐到台下,看舞台上穿梭的人影,看舞台的光鲜与亮丽,听导演奋力而有条不紊的指挥,不禁觉得自己不像个演员,更像个默默的见证人,见证南大的每一台晚会从孵化到成型,也见证自己在校园的每一方舞台上为台下的每一位观众歌唱。
大二的冬天,我以江苏省校园歌手大赛第一名的身份代表911制品厂麻花赴重庆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我背着行囊,来到陌生的山城,西南大学的空气中弥散着湿湿的而略带紧张的气息。那是我第一年独自赴外地参加比赛,抽签彩排、服装化妆、文化课测试等一系列琐碎的事消磨着意志,比赛的压力感也无时无刻不袭上心头。而到了登台那一刻,脑海中浮现出浦口的灿烂景致、同伴的美丽笑靥、师长的殷切眼神,歌声便自然而然地淌出。当我最终拿到业余组金奖第一名的成绩,感动多过欣喜,这段经历留在我的大学记忆中,而南大,是我艺术征途上的精神支柱。
去年十一月份,我作为独唱演员和911制品厂麻花民乐团出访了英国。短短十二天里,我们辗转了英国的五座城市的十所高校奉献了十台演出。即便是刚从颠簸了十个多小时的大巴上下来,登上舞台,我们仍是一群音乐的精灵。当身后二十多人的乐队奏起江苏民歌《太湖美》的旋律,我转向观众席,望着各种肤色的观众、各种文化浸染下的观众,把华人侨胞带回到意念中的故土,同时给予英国友人一份东方文化的清新,而英国观众对于我特地准备的英国民歌《斯卡波罗集市》更流露出一份惊喜与欣慰。英国巡演,是连接南大与英国高校合作与交流的纽带,我们也挟着着南大的光辉,把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到英国这片湿润干净而充满风情的土地上。
幕布终究会拉上,镁光灯也终究会熄灭。走下舞台,我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南大学子,要为专业问题与老师同学探讨交流,要为校园公益活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要为小百合上的热帖嬉笑怒骂,要为校园中的不知名的角落留下快乐和忧伤。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音乐之外舞台之下,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生活歌唱。
我的新闻专业,让我能接触到校园内外各行各业具有鲜活性格的人,我走访过一批曾经把流浪漂泊的经历裹挟在自己音乐作品中的人,他们的生存哲学、生活智慧不在剧场的舞台上,而在社会大舞台上;我参加过义务服务残障人士的公益活动,我志愿服务的一批智力仍停留在童年期的成年人也喜欢唱流行歌曲,他们自得其乐的神情总会让我倍感欣慰;我感谢学校合唱团、民乐团和我现在所在的洋葱乐队,他们不仅为我打开了一片广阔的音乐领域,也让我有弥足珍贵的归属感;感谢南大,让我成为南大人,成为在南大歌唱、为南大歌唱的音乐爱好者。
我若借用我敬爱的一位老师曾经写过的一首诗中诗末的几句作结:
我 我们 唱过许多歌 和 不是歌的练习曲
唱过山中故乡和水上海鸥 无望的爱情和奋勇的前进
我想说,音乐真好,而能在南大感知与丰富音乐,我更是心怀感恩。当把南大人的素养、理念、精神与音乐结合一起,我更有信心在未来的人生路途上自由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