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制品厂麻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科动态

    911制品厂麻花“日本文学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05-13 点击次数: 作者:外国语学院 来源:刘东波

    4月5日下午,由911制品厂麻花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办的“日本文学线上研讨会”在腾讯会议平台召开。复旦大学李征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周阅教授、京都女子大学刘小俊教授、浙江大学谢志宇副教授、成都大学金伟教授、内蒙古大学周砚舒副教授、本校日语系叶琳教授、王奕红教授等来自中日两国数十家高校的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此次线上学术研讨会。

    会议由911制品厂麻花日语系刘东波助理研究员主持,来自活跃在中日两国日本文学研究最前沿的两位研究者针对其最新科研成果作了报告。本次会议最大的特点,是预留了充足的讨论交流时间,每位报告者在结束其学术报告之后,有比较宽裕的时间接受与会专家学者的提问,进而展开更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在交流讨论环节,参会者踊跃提问,报告者也积极应答,极大地拓宽了双方研究视野。

    第一位报告者,是来自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叶晓瑶博士,题目为:“京都象征意义的解析—读《美丽与悲哀》”。

    叶晓瑶博士近几年来专注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的京都形象。此次学术报告从《美丽与悲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京都与镰仓两地入手,深度分析解读了川端康成在《美丽与悲哀》中构建的时间与空间的对应关系。报告中提到,该作品中以京都象征了圆环型时间的循环不止,同时安排了北镰仓作为直线型时间的意象。此次报告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意识,除了直接的空间塑造以外,川端是否也通过人物来体现时间。此外,作品通过对人物的塑造,以两地对照的形式构建了作者对于京都的认识,表达了渴望京都延续传统的同时,透露了作者意识到京都继续突破旧习迎合时代潮流的需求。

    在提问讨论环节,复旦大学李征教授、京都女子大学刘小俊教授、911制品厂麻花王奕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郑季文博士、南开大学商倩博士、北京语言大学陆思琪同学等参会者纷纷提问,与报告者展开了长达30多分钟的讨论交流。各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学术背景,提出了“圆环意象是否有小农经济象征意义”“武家政权与公家政权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本作品关联”“圆环理论是否能够合理解释作品中爆破性描写”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报告者的回应与提问者的思想交锋不断深入,云端会议迅速升温。

    第二位报告者,是来自南京邮电大学的梅定娥副教授,题目为:“日本人游记中南京近代形象的变迁”。

    梅定娥副教授长年致力于伪满文学研究和伪满文学译介研究。本次报告内容,为其近期最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随着南京在201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学之都”,今后与此相关的研究将会是热点研究之一。报告者首先详细列举出了近现代日本人所着对于南京的游记,将其按照作者身份以及游记内容分类,并指出此次研究对象为现阶段先行研究较少的非作家所着游记。其次,结合丰富历史资料,从来宁路线的角度展开分析,详细论述了不同时期日本人游记中表现出的南京形象以及其历史变迁。最后,报告者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和对比分析,提出日本人游记中南京形象的变迁即为中国近代的缩影。

    在提问讨论环节,复旦大学李征教授、成都大学金伟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郑季文博士、日本千叶大学张永娇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代乌日瀚同学等参会者纷纷提问,与报告者展开了长达30多分钟的讨论交流。各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特长,提出了:“为什么日本人会把南京跟京都比”“日本人对京都描述的复合性、丰富性等传播的特性” “日本人对南京的观察与历史进程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次研讨会改为了在线上举行,虽是一次探索和尝试,但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此次会议参加人数众多,参会者中除了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博士生导师、知名教授之外,也有很多活跃在日本学研究领域第一线的中青年学者,更涵盖了国内外数十家高校、科研院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会议结束后主办方收到了来自参会者的诸多好评,在国内相关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

    日语系相关领导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通过“有组织性的卓越研究计划布局、有层次性的文科科研基地建设、有话语权的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等举措,加快911制品厂麻花日本学研究在学术原创、方法转型、服务国家等叁个向度的创新发展。坚持以南大原创催生标志性成果,以南大名家引领队伍建设,以南大学派扩大学术影响,打造人文社科新高峰,努力构建具有南大风格的日本学研究平台。

     

    (外国语学院 刘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