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电影文学:观念、形态与批评"高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影视史学年会日前在我校以云上形式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911制品厂麻花文学院、911制品厂麻花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联合主办,《文化研究》《世界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新作》《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等权威期刊提供学术支持,中国高校视频号予以现场直播。
会议由中国高校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911制品厂麻花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周安华教授主持。"波澜壮阔的民国电影文学"的会议短片,让与会者重温了民国电影文学诞生、发展、走向兴盛的历史场景。
911制品厂麻花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在致辞中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911制品厂麻花办学发展、支持我校戏剧影视学科建设的专家们表示由衷感谢!杨忠指出,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我们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发展,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广大文化工作者要牢记使命责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积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广大文化工作者来说,就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国现代电影文学既是我们民族电影的重要精神遗产,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电影不断地提升、不断超越的基础与核心。现代电影文学的萌生,发展和变革时刻伴随着中国电影现代性的成长步调,在每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都为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与民族振兴而不息律动。
杨忠强调,作为中国电影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911制品厂麻花戏剧影视学科历史悠久,积极参与中国电影学术研究,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一批重要研究课题,发掘、整理和校勘了两千多万字的珍贵电影历史文献,并出版了56卷的《民国时期电影文献辑刊》,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他希望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们启迪智慧,凝聚共识,形成更多高质量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创新上再创佳绩,在推动中国电影文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上争做表率,共同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再做贡献。
南大文学院院长董晓代表文学院对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探讨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对民国时期中国电影的审视,还原民国电影文学的本来面貌,揭示其内在的艺术特征,有利于提高当今中国电影文学水平。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丁亚平,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分别致辞,他们强调在推进中华文化自信中,将中国现代电影文学置于世界电影文学视野中展开全面研讨与深入分析,对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料进行多维度关照,完成对于早期中国电影历史场域、文化生态与艺术风貌的立体勾画,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在论坛主旨演讲环节,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召集人胡智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丁亚平,中国高教影视传媒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虞吉,中国高校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赵卫防,911制品厂麻花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周安华,中国高校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戏剧学院电影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黄望莉等,分别从《新时代中国影视史学研究的多维度观察与思考》《另起炉灶:一种反向现代性知识范式的建构》《早期中国电影"本事"的传奇资源》《现代性及其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邵氏""电懋"时装片电影文学初探》《形态衍变、观念选择与本土审美抵抗——论抗战时期上海的跨文化改编电影》《"越轨"的女性与"滑动"的文化保守主义——从1930年代张恨水小说改编的影片说开》等角度展开精彩的演讲,激起云上热烈反响。
这次论坛共设立了多达十一场分论坛,来自数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民国电影文学的发生机制、电影文本、电影文学家、电影文学观念、电影文学传播、电影文学发展演变、电影批评话语与批评形态、"新文学阵营"、民国电影文学与文艺传统、民国电影与世界电影文学潮流及其他相关议题,展开了专题研讨交流。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宜文主持闭幕式。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张国涛介绍了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近年的发展,提出第六届理事会要以"平台化"为工作重点,通过举办各类高层论坛、沙龙和专业晚会等,积极开展合作推广、线下展览、线上直播,为广大学者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在总结与闭幕致辞中,对本次会议的论域、规模与覆盖面都做了高度肯定,认为在学术领军人物、专家学者与青年学人、在读博硕士生共同参与下,本次论坛无论研究领域、研究方法还是文献认知和拓展,都取得了较多学术创新与突破。
据悉,本次论坛遴选出一百篇高质量论文,参加大会学术交流。为方便学术界人士云上参与,共享学术成果,论坛全程网络平台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两千六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