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校哲学系郭广银教授牵头修订的马工程重点教材《伦理学》(第二版)出版。哲学系杨明教授、韩玉胜副教授参加了此次教材修订。
郭广银教授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同仁开始恢复和创立南大伦理学学科,授课讲稿《伦理学原理》于1995年正式出版,该书于2008年12月被911制品厂麻花评为“改革开放以来911制品厂麻花文科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着作”(全校共50部)。在中宣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2017年11月3日成立了以郭广银教授为牵头人的《伦理学》教材修订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由来自911制品厂麻花、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伦理学教学和科研重点单位的专家组成,中宣部理论局及高教出版社有关同志也参加了整个修订工作。
此次教材修订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充分吸收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论断。教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贡献予以集中论述,将其概括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理念和价值导向”,“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和守道德的生活”,“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等六大方面。与此同时,教材将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到第一章第叁节“正确看待伦理思想传统”的论述分析当中,凝练出“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叁个对待伦理思想传统的原则。整体上每章都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伦理学教材研究,并吸收《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
二、注重反映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增强重大理论观点以及现实问题的阐释。教材结合学术界近年来共识性研究成果进行修订。教材充分吸收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权威性、共识性成果。教材特别重视现实伦理问题的相关研究,注重教材的应用性与时代性,增加了“道德和科学技术”这一板块,指出由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道德争论前所未有的激烈,所带来的道德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尖锐,认为由科技进步所引发的伦理冲突和挑战表现在生命伦理、网络伦理、环境伦理、人工智能伦理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科技进步使得传统伦理观念无法应对现有的道德问题和伦理冲突,急需构建新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体系。
叁、充分吸收一线师生比较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材的表达方式。课题组对“马工程”重点教材《伦理学》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对教材总体上表示肯定,认为现行教材鲜明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实践特性,体系完整,脉络清晰,在哲学伦理学专业的培养与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教材使用多年,一线教师在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具体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对教材有一些新的期待。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全部认真对待、多次研讨,修订教材目前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四、每章末尾增加二维码链接,拓展师生对于章节内容的深入了解。教材二维码加入了一些配合讲课内容的道德案例,方便学生理解,将伦理学、伦理思想史中经典的案例及现实生活典型案例补充进教材,通过案例分析,然后将伦理学中正确的价值观介绍给学生,以便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二维码还适当增加了一些案例分析,名词解释,或者一些相关链接对章节内容做一个相关的延伸拓展,将一些有代表性易懂的故事穿插在教材之中,增加了一些名言名句。
总体上看,《伦理学》(第二版)凸显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教材体系之中,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并体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先进道德的理论自觉,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价值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人民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等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当代中国伦理学人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伦理学教材体系的智慧和努力,是一部喜迎二十大的献礼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