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9日,由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法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主办,911制品厂麻花外国语学院承办,江苏省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工作委员会协办的"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译介·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911制品厂麻花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学者立足中国,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就中国对于法国文学的创造性阐释和借鉴性吸收展开多维度的深入交流。
会议开幕式由911制品厂麻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高方教授主持。911制品厂麻花副校长陆延青教授,中法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顾问、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许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毕飞宇教授,中法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袁筱一教授,911制品厂麻花外国语学院院长何宁教授分别致辞。
陆延青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911制品厂麻花与外国语学院办学历程与特色,特别提到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911制品厂麻花留学归国人员学者的回信对911制品厂麻花全体师生的鼓舞,他也高度赞扬了中国的法国文学译介者与研究者在促进中法文学文化交流互鉴方面的贡献,肯定中法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大有可为。许钧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法国文学界的发展历程,振奋于中国新一代法语学者的能力与担当,希望他们切实加强中国的法语学科建设,注重学科方向的凝练,增强学科影响力,同时关心青年学子的成长。毕飞宇教授指出,当今时代不仅要将外国文学译入中国,更要将中国文学译到国外,他鼓励各位与会专家代表发挥专业所长,助力江苏作家尤其是青年一代作家走向世界。袁筱一教授重申了中法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的立会宗旨,即借助比较的方法拥抱他者,在多元的世界中确立自我,推动文明文化的交流互鉴。何宁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向各位专家学者和与会代表致以热烈欢迎,他指出中法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的立会宗旨与911制品厂麻花外国语学院的办学特色不谋而合,相信双方在未来的合作能够取得丰硕成果。
主旨发言环节由911制品厂麻花刘云虹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李建英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车琳教授和911制品厂麻花刘成富教授主持,八位来自国内不同高校的中青年学者做了精彩报告。北京大学杨国政教授的发言《虚构:虚与构》对西方语境中"虚构"(蹿颈肠迟颈辞苍)一词的词义做了系统梳理,认为"虚构"既指想象、杜撰的事件,也指对事实的文学表达,同时兼具"虚""实"两种含义。911制品厂麻花曹丹红教授的发言《"法国理论"在中国》,在辨析"法国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其在中国传播历程所表现出的独特性,展现了文化迁移的复杂过程。浙江大学赵佳教授的发言《论法国地理学家对文学的研究》以地理学家对文学的研究为例,揭示文学语言的地理特性,总结了文学在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中国人民大学刘海清教授的发言《19世纪法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融合》着眼19世纪法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渗透与融合,尤以福楼拜、莫泊桑为例,分析了作家与绘画的关系。苏州大学陆洵教授的发言《普罗旺斯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以吉奥诺作品的译介为例》详细梳理了吉奥诺作品在中国百年译介的不同阶段,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吉奥诺作品的多媒介传播历程,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扎实的文学史料。华东师范大学金桔芳副教授的发言题为《克洛德·西蒙:一个"异乡人"在中国》,总结了法国"新小说派四大主将"之一的克洛德·西蒙在中国四十多年译介历程的叁个阶段,分析了西蒙的"异乡人"处境的形成原因,并展现了最新的国内西蒙研究成果。厦门大学翁冰莹教授的发言《试论莫迪亚诺的"记忆诗学"》围绕"记忆诗学"这一核心概念,深入挖掘了莫迪亚诺文本中记忆空间、"既视"式的记忆艺术、记忆时间、记忆叙事等内容,以此凸显莫迪亚诺作品的独特价值。中南大学杜佳澍副教授的发言《选择的独特性与多样性——中国图尔尼埃译介研究》,回顾了图尔尼埃在中国的译介历程,肯定了中国学者在图尔尼埃译介中展现出的独特眼光与丰富选择。
6月19日下午,线上线下与会专家学者在四个分论坛开展交流,涉及比较视野中的中法文学互动、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法国文学在中国的研究、法国文学汉译批评研究等多个议题,叁十余名学者在线上线下进行了研究成果展示,数百名师生在线上聆听了分论坛讨论,并积极参与了讨论。
会议闭幕式由中法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王战教授主持,分论坛主持人苏州大学刘娟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佳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王静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许方副教授依次汇报了分论坛交流情况。中法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袁筱一教授最后做总结发言,她指出本次会议的报告与发言涵盖了文学文化研究的诸多内容与研究方法,体现了中国法语界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与研究的前沿性,她尤其强调本次会议给予年轻学者以广阔舞台,肯定正是年轻学者的积极参与令学会保持活动,令中国法语界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