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社会学院郭未副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与其合作者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社会学系周敏副教授分别在SSCI一区期刊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与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以姊妹篇形式发表两篇研究论文Fertility intentions of having a second child among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a: Effects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and home ownership()与Comparison of second-child fertility intentions between local and migrant women in urban China: a Blinder–Oaxaca decomposition ().
两篇研究论文立足于“流动时代中国”的生育维度进行选题与研究设计,第一篇关注社会经济因素与住房对于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第二篇关注比较视野下的城市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影响机制的差异。
近两年来,郭未副教授尝试打破其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的社会工作与人口学两个专业的壁垒,立足于社会工作专业强调的“在情境中理解行为”(即是要利用环境资源以促进服务对象的改变和提升)这一理论范式,关照于人口学专业视角下的生育研究议题,并据此开展持续的研究。郭未副教授认为人类生育决定于特定的人们所身处的环境与时代:这里的“环境”即是人们生存于其中的环境,其包含自然环境(比如,空气质量、大气条件和地理空间)和社会环境(比如,宏观意义上的社会经济结构、相关政策架构;中观意义上的人类居住、工作及生活环境);这里的“时代”,则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学内涵,于特定的国家或是区域而言,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着异质性的社会与政策环境,其对于身处其中的人们的生育抉择也当然地产生影响。